“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一年一度吃大闸蟹的最好时节又到了,餐桌上一只只膏满黄肥的大闸蟹总会在这个时候让食客们精神一振,这些横行霸道的小精灵不仅一次次地霸占着餐桌,还霸着食客们的味蕾。
的确,蟹的美味众所周知,很多人无法抗拒,尤其是蟹黄和蟹膏。中国在古代对蟹就曾有“四味”之说:如“大腿肉”,内质丝纤细,味同干贝;“小脚肉”,丝长细嫩,美如银鱼;“蟹身肉”,洁白晶莹,胜似白鱼;“蟹黄”,含有大量人体必需要的蛋白质、脂肪、磷脂、维生素等营养素,足以见得,蟹不仅可口美味,而且营养也十分丰富。
新鲜的大闸蟹青背白肚,煮熟后金爪黄毛,色、香、味妙不可言。多数人只知道大闸蟹,具体怎么吃,哪些部位不能吃,恐怕知之甚少。
首先,大闸蟹的蟹掩不能吃,什么是蟹掩?蟹掩指的是蟹肚脐部分的一个小块盖,蟹掩里面有一条黑线,连接着蟹胃。
其次,解开大闸蟹的蟹壳,可以看到最期待的蟹黄,这里面可是藏着“玄机”,蟹黄里面躲着的“三角包”就是蟹胃,不可以吃,其他蟹黄可以吃。正常的蟹胃应该是淡黄色并夹杂着乳白色,说明大闸蟹生活的水质是干净的。反之,如果蟹胃很黑,或者呈现着褐色,说明大闸蟹生活的水质不干净,这样的大闸蟹建议不要吃。
第三、大闸蟹的蟹身上两排灰色扇形状软绵绵的组织是蟹腮,这是蟹的呼吸系统,不宜食用。此外还有蟹心,蟹心位于蟹身中间一块黑色膜衣之下,是一个白色的六角形,中医上有“螃蟹极寒,而蟹心为最”的说法,吃的时候这块黑色膜衣要剔掉。
每年到了吃蟹的季节,总会有关于蟹的各种传闻,例如民间流传的“柿子与螃蟹同吃会得胃柿石症”,准妈妈吃螃蟹会流产……等,那么,究竟真相如何?怎样才可以吃蟹无忧?
这些说法都是老百姓在生活实践中口口相传下来的,有一定的道理,不要轻易去尝试。
螃蟹与柿子同吃,蟹中富含的蛋白质会与柿子中的鞣酸结合会形成不溶于水的鞣酸蛋白,引起胃肠不适,可能会引起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严重的就可能会导致胃石,建议不要同时大量同食;孕妇吃螃蟹会流产,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没有科学依据,中医认为螃蟹与柿子都属寒性,倘若孕妇体质不佳,消化系统比较薄弱,激素水平低,吃了容易引起腹泻,严重时就会有诱发流产可能,建议习惯性流产、激素水平不稳定、体质过敏的孕妇要慎吃,即使正常的孕妇也不主张多吃。
蟹除了是美食外也具有药用价值,中医早有认识,《随息居食谱》中就有记载 “补骨髓,滋肝阴,充胃液,养筋活血,治疽愈核”;《中药大辞典》中也说蟹功用主治谓:“清热、散血、续绝伤,治筋骨损伤,疥癣,漆疮,烫伤”。
食客们想要吃出健康的蟹,还应做到不吃死蟹、不吃生蟹、不吃过夜蟹,不能过量。此外,脾胃虚寒、糖尿病、心血管病症等人群要慎食。
河南省中药制药骨干企业
中华老字号
百年老药
匠心独造
信心药业
招商:18838287218 18838287217
官网:http://www.hnxxy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