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是脑中风的学名,已成为世界人口的第二大死因,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2017年10月29日是第12个世界卒中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预防卒中,你我同行”。
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脑卒中的高患病率、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让大家都谈之色变。下面就告诉大家如何预防脑卒中:
说到预防,就要先了解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都有什么?
首先,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种族和其他因素。
另外,包括心脏病、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以及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比如:饮食起居没有规律、常吃高油高脂重口味的垃圾食品、熬夜睡眠减少、缺乏锻炼、肥胖)、还有情绪上的不稳定因素等等,这些都有可能诱发脑卒中发生。
在诸多危险因素中,高血压是卒中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据统计,70%-80%卒中病人都有高血压病史,即使平时无明显症状的高血压,其发生卒中的机会也比正常人高4倍。如果能够控制高血压,也就能将卒中风险显著降低。
卒中一旦发生,往往来势凶猛,此时救治可谓“分秒必争”,在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后,越早进行医学干预,挽救缺血坏死脑细胞、改善预后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脑卒中发病前往往有许多先兆,比如:剧烈头痛,突然发生的单眼或双眼看不清东西,面部或单侧肢体麻木、无力,说话不清楚等症状。一般发作仅持续几分钟便消失,极易被患者忽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小中风”,医学上一般称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有时这种“小中风”确实是一过性的,但大部分情况下,患者会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发生脑卒中。一旦出现上述先兆,常预示着脑卒中的来临,在这种情况下,千万不要在家随便吃药,因为随便吃药有可能会给之后的医院救治增加困难,应积极到医院求治,不可延误。
所以,总结起来,预防脑卒中就是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做健康体检,发现症状要立即就诊,及时治疗。脑卒中患者要接受正规治疗,不要听信偏方、广告等。(脑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