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来临,很多糖友都有这种体会:随着气温的降低,血糖却逐步攀升,好不容易平稳控制的血糖又出现波动,所以糖友在冬季应该经常监测血糖。
测血糖时,糖友可能会忽视很多细节,不少糖友会碰到手指不爱出血的问题。到了冬季气温下降,血管会相对收缩,指尖采血会相对变得困难。那么该怎么办呢?
冬季血糖波动大
一般到了冬天,甚至到了某一特定节气,糖友的血糖就会突然升高。这跟温度有很大关系。平时外界的温度越高,人体产热、消耗就越大一些,这样的话,血糖就会因为消耗大而降低。
但是冬天一旦血管收缩,代谢率就会降低,这个时候吃进去的能量不能及时地被消耗。而且如果运动量还相对减少,血糖就会更高。
方法一:
手臂自然下垂15秒,用另外一只手从手腕向下捋,或者甩手、两手掌搓半分钟,都能够使指尖的血充盈,方便采血。
方法二:
老年糖尿病患者末梢血液循环差,用方法一可能无效,那就需要用热水泡手。用40度的温水,手浸泡5分钟,手温度升高会加快血液循环,扩张血管,这样采血就比较容易了,如果长期采血困难,可以考虑用些活血化淤的药物,改善微循环。
正确的采血方法
1、通常选择无名指指尖两侧皮肤较薄处采血,手指两侧血管较多,而神经末梢分布较少。在这个部位采血不仅不痛,而且血量充足;
2、彻底清洁并待干采血部位,不能用含碘、氯的消毒液消毒,而残留水分或酒精可能稀释血样,影响结果;
3、采血笔要紧贴皮肤,采血笔里插采血针的套子底部可以垫一点东西;
4、针刺后轻轻推压手指两侧,让血慢慢溢出即可。
测血糖时,第一滴血要不要?
2016年9月由卫计委临床检验中心和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联合发布的《便携式血糖仪临床操作和质量管理规范中国专家共识》中指出:采血针穿刺皮肤后,轻压血液自然流出,用消毒棉球轻拭去第一滴后,将第二滴血滴入试纸区上的指定区域;穿刺皮肤后勿过度用力挤压,以免组织液混入血样造成结果产生偏差。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 (2015 年版)建议:一次性吸取足量的血样量。
2017ADA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中尚未明确规范。
建议不使用第一滴血的观点认为:手指上常有污物,扎手指前要清洁双手,用酒精消毒,可能残留酒精会与血液发生化学反应,(操作规范上要求待酒精挥发完毕后再扎,但是酒精在短时间内不一定完全挥发干净)影响结果的准确性,所以要擦掉。
建议使用第一滴血的观点认为:第二滴血不会自然溢出。擦了之后血不够,操作者会使用不同程度压力挤压,导致组织液等渗出,从而影响血糖值。
实际研究显示:在手部清洁情况下,用75%酒精擦拭采血部位,待干后进行穿刺,避免用力挤压,采用第一滴血和第二滴血与留取静脉血做生化血糖监测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
通过更为精确地将血糖划分不同区段,可观察到:血糖值不太高的情况下, 第一滴血测定值更为接近实际血糖值。而血糖值过高时,第二滴血测定值更为可信。
检测血糖,规范操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采血部位清洁。
2. 用75%酒精消毒,不要用碘酒或者碘伏消毒,否则血糖值会偏高。
3. 采手指血时,避免用力挤压,否则会产生错误的低值结果。
4. 测量时请勿抓握血糖仪插试纸附近的地方,因为此处内部为温度传感器。
5. 将检测试纸插入仪器后,一定要在2分钟内完成操作过程 。试纸开瓶后要在3个月内用完 ,否则对检测结果有影响。
6. 静脉抽血和指端采血都是创伤性操作,操作过程中要遵守无菌技术,并要作好采血前心理护理,特别是对老年人和儿童,情绪紧张会使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血糖也可随之增高,影响血糖值的准确性。
7. 储藏试纸时不要温度过高或放在冰箱内,应保持试纸干燥。
8. 在应用血糖仪时,还应注意仪器保养、定期检测。
长摁二维码可轻松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