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供暖季已经到了,室外寒风呼啸,室内温暖如春。不过,供暖给人们带来温暖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麻烦:咽干、嗓子痛、皮肤干、头晕、胸闷……种种症状被人们统称为“暖气病”!
到底什么是“暖气病”,而我们又该如何远离“暖气病”呢?
感冒居暖气病之首
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郭兮恒告诉记者,在供暖季,最高发的“暖气病”就是呼吸道疾病了,长期呆在暖气房里的人可能会出现口干、头晕、嗓子疼、咳嗽、烦躁、皮肤发紧等症状,究其原因只有两个:温度过高、湿度过低。
郭兮恒指出,冬季房间里温度最好在23—25度,湿度在60%左右,否则呼吸道就会感觉不舒服。
据介绍,鼻腔、上呼吸道直至肺的黏膜上面密密麻麻地生长着的纤毛,是抵御病毒侵入的第一道屏障。人体水分充盈时,呼吸道黏膜的纤毛运动活跃,可以抵御病菌侵入人体。而在体内缺水时,纤毛运动会变弱,抵御病毒的能力下降,就很容易感冒。
补水还需补充电解质
造成“暖气病”的最大原因就是空气干燥,人体水分丢失。至于解决之道,很多人觉得再简单不过了:不就是多喝水。不过你有没有发现,有时喝水不少却依然很渴?专家表示,远离暖气病,“补对水”很重要。
郭兮恒指出,人体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当环境温度过高时,人体为缓解高温,皮肤就会通过出汗来降低体温,而出汗除了丢失水分外,还会丢失大量的电解质。一旦感冒后,伴随发烧、流鼻涕等症状,则会再次造成人体内水分和电解质流失。短时间内人体可自我调节,但长此以往则会造成体内电解质紊乱失衡。
很多年轻白领会发现平时水没少喝,但仍觉得口渴,这是因为只补了水,身体流失的电解质却没有得到补充。据了解,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会蒸发掉约1000毫升水分,其中经皮肤600~700毫升,经呼吸道300~400毫升。供暖后,室内干燥,人体会通过皮肤和呼吸等无感性蒸发形式流失更多的水分。大量饮用纯水而不补充电解质的话,会导致电解质失衡,引起自发性的脱水,这就是越喝水越渴的原因。
因此要想预防“暖气病”,除了给外部环境加湿外,更重要的是给身体内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增强身体免疫力。对于健康成人而言,最简单补充电解质的方法是直接饮用含电解质的饮品。
经常通风及时加湿
外部环境相对封闭且干燥,加上体内环境干燥,是患上暖气病的重要因素。要想远离暖气病,当然也得从家居环境着手,从根源上解决“暖气病”。
雾霾天空气污染严重,很多家庭不再开窗通风,使暖气房内空气急速干燥,给病菌的滋生和传播提供“温床”。对此,郭兮恒提醒,采暖时应及时开窗通风,保持房间里空气的正常流通。在空气质量良好的情况下,家中应保证每天两次的开窗通风,上午8:00到10:00,下午4:00到5:00各一次,每次要超过半小时。
控制好居室温度、空气湿度也很关键。通常,室温在18℃至24℃之间、湿度50%至60%为宜。现在采取分户供暖,如果室内温度居高不下,可以关闭一组暖气的阀门。同时要定期清洁暖气片,保持室内卫生。
市民家中除了温度计外还应备有湿度计,室内湿度最好保持在60%左右。可以在暖气片上搭一条湿毛巾、在家中放几盆水增加室内湿度,还可以在家中养几盆绿萝、吊兰等植物,或使用加湿器来调节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