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语:在医改的大环境下,我们寄希望于通过不断学习来优化自身能力,从而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变化,但是我们看了、听了很多,却很难转化为自己的东西,那么该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
我们从微博、微信等现代化渠道好像学到了很多,但当跟别人商讨某个问题时,我们却什么都分析不出来,我们最终给人知识匮乏的感觉。
那是因为我们接收的这些信息都是碎片化的,并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应用时不知从何提取。
碎片化信息阅读的弊端
▌容易遗忘
随着现在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在接收信息时会选择快餐式的阅读。殊不知此类碎片化信息为了达到容易传播的目的,往往会被进行大量精简。你从这些只是种只能获取一些表面的东西。
很多信息都是看完就过了,没有思考沉淀的过程,也没有做笔记,归纳整理,也就没有吸收成为自己的东西。
“好脑子”不如“烂笔头”,纸和笔能帮助你把这些零碎的知识收集整理形成系统。
▌难以转化
在参与讲座、交流会的时候,你可能会想,有些人在演说、互动的时候,为什么对想要的信息信手拈来?那是因为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知识网络,能够随时提取信息。
当我们在接受碎片信息的时候,其实只是在拓展我们的“点”,但却没有形成“联系”,到要用的时候,往往提取不出来。
单一的信息内容是个点,把点联系起来构成的网络,才能构建出我们所说的知识结构。
▌缺乏思考
在接收到新鲜内容的时候,你可能会产生“我又知道新东西了”的喜悦。众多碎片化知识点让你一直处于接收的喜悦中,已经忘记要深入思考这类知识的根源。
习惯快餐式的琐碎阅读后,你的思考能力并不会得到提升,你的知识机构还是松散的。习惯了用孤立的知识点去看待问题,就会导致片面,情绪容易被煽动。因为你对这个点没有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认识,往往会被比你高深的人煽动情绪。
接收信息时,进行思考,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完善自己的价值观。如果你对事和物有自己的认知就不会那么容易被人煽动情绪。
建立知识体系的作用
1、建立知识体系,能够帮助我们记忆;知识之间只有建立了更多的关联、更紧密的关系,才更容易记住。
2、便于我们面临问题和困惑时能够将知识及时拿出来应用;
3、能够有效提高我们工作效率和职场竞争力。
4、能够加深我们对事物的理解,看清事物的本质,感受根源的魅力,完善我们的价值观。
建立知识体系的方式
▌明确学习目的和内容
职场人士,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工作,业余时间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想要的知识是每一个职场人士应该思考的问题。知道自己学什么,以及为什么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构建知识网络的第一步。
学习动机:一是职业发展需要,二是兴趣爱好。
想要获取“价值”:一方面是外在的:资源、人脉、竞争力等等;一方面是内在的:自信、修养、气质等等。
▌建立学习体系计划
知识获取:提倡有主题的阅读,比如某一阶段专注于文学类、金融类、心理类等等,由点及面,不断深入。
知识整理:知识的信息量是巨大的,能够过目不忘的人没有几个,学会归纳和整理,把资料分门别类,不囤积对学习目标没用的资料,减少冗余,才能让知识的运用更高效。
知识分享:有研究调查表明,分享过的知识往往会记忆更深刻。通过分享和交流,还能够检验自己知识掌握水平。
知识利用:我们所学的最终还是要为我们所用才有价值,熟能生巧,知识要多用用,才能真正转化为自己的。
借鉴别人:初学者有局限,学习过来人的经验相对比较靠谱。
通过对知识有针对性的获取、整理、分享、利用,将新学的和原有的进行融汇贯通,才能不断完善知识体系,形成良好的循环。
▌如何处理碎片化知识
我们每天拿着手机,难免会看一些碎片化信息,并不是说碎片内容没有用,关键是看我们如何对待。
如果你对某方面知识感兴趣,就以它为出发点顺藤摸瓜,发现它的背景、发展,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广度和深度。
比如你对一部电影的介绍感兴趣,除了去观看这部电影,你还可以去了解它的导演、背景、拍摄手法、同类型影片等等。由此了解到很多电影知识,继续深入说不定还会变成一个专业影评者。
探索本身就是有价值的,你经过探索了解到的知识,才能纳入你的知识体系,成为你思维的一部分。
小结
构建起知识体系的最好办法就是:明确自己要学习的方向,从一些碎片的内容中不断去摸索、建构,把相关的知识归纳起来,在输出实践中发现需求和应该学习的内容,最后真正理解和掌握,形成良好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