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生病发热怎么处理?看这篇就够了

▍来源:药店经理人

▍作者:张俊莹


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几乎每个人都有过发热的经历。但是由于对发热的不够了解,很多人对发热时的处理方法,存在太多误区。

 

作为药店的健康顾问,顾客的一些常识性错误,需要大家指出并更正。向顾客讲解正确的处理方式,这是大家的责任更是药店人的义务。关于“发热”,作为药店人你足够了解吗?

 

1、发热的机制是什么?

 

当细菌毒素、抗原抗体复合物等一些大分子物质(即外热源)进入机体,刺激机体的粒细胞释放一种致热蛋白质(即内热源),促使下丘脑合成并释放前列腺素,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提高,引起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从而导致发热。

 

2、正常体温的范围是多少?

 

正常人体温一般为36~37℃

 

成年人清晨安静状态下:

腋窝温度:36℃~37℃

口腔温度:36.3℃~37.2℃

直肠温度:36.5℃~37.7℃

 

体温37.3℃-38℃为低度发热;

38.1℃-39℃为中度发热;

39.1℃-41℃为高热;

超过41℃为超高热。

 

3、为什么发热时会觉得冷及手脚冰凉?

 

一般的高热伴有发冷、寒颤、手脚冰凉是非常常见的。

 

人的温度感觉是来自温差,当体温调节中枢上调体温的恒温点以后,大脑认为39或者40度才是正常的体温,我们本身36.5度的体温,就会觉得周围的环境变冷了。

 

例如,当我们去寒冷的地方会有什么反应呢?机体会本能的减少皮肤表面的散热,这时四肢温度下降(手脚冰凉),同时打寒颤,增加热量产生,还会觉得寒冷,想多穿衣服。

 

发热时觉得冷,说明机体体温还要继续上升,只有体温升到调定点的位置,这种冷感才会停止。

 

4、只要捂出汗,就能退热?

 

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认为捂一下汗发烧就退了。其实,是没搞清楚其中的因果关系 ,才会有这样的误区。

 

出汗是因为发烧进入了尾声,恒温点正常了,所以会出汗降低体温。而恒温点恢复正常,是因为发烧结束或者吃了退烧药,而不是因为出汗。出汗因为发烧要结束了,并不是出了汗才退烧。

 

明白因果关系后,以后遇到发热,就不要一味的只知道盖被子捂汗,应结合发热机体实际情况处理。

 

5、发热正确处理方法是什么?

 

一般发热分为三个阶段:

 

①上升期:身体通过产热和减少散热,使体温上升到调节之后的温度。

 

②持续期:发热介质的持续刺激。

 

③下降期:发热介质的耗竭,体温调定点返回正常水平(原因包括身体自身的调节、药物干预等)。

 

发热初期(上升期)出现怕冷、寒战、手脚冰凉,可以选择盖被子或加衣服缓解冷感。

 

因为盖被子会阻碍了散热,导致体温升高更快达到调定点,于是发冷、寒战的症状更快消失。但是,如果单纯借此发汗,是不可取的。

 

发热中期(持续期)体温到达调定点后,居高不下。人体温度过高(超过38.5℃)则需要降温比如冰水或者药物。如果体温低于38.5℃,就要停止冰水降温,以防体温过低。

 

发热后期(下降期)发热介质已经通过身体调节或者药物干预消除,机体将会启动散热程序,包括血管扩张和汗腺分泌等等,体温会很快恢复正常。

 

在发热后期,如果还采用冰敷等物理降温,会使毛孔收缩、血管收缩,不利出汗、不利散热,同样是不可取的。


最后了解一下,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关于发热的处理描述:

 

《伤寒论--桂枝汤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啜热稀粥一升余”——发热时能量、水分消耗增多,喝一碗稀粥,刚好补充;

 

“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身上能感觉微微出汗,不是大量出汗,大量出汗严重者可导致脱水。


长按二维码关注药店经理人

了解药店行业最新动态



本文为原创/整理,转载请在文首注明来源和作者。投稿请发送到邮箱:yaod366@163.com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