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医药科普"关注我们
一、概念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主要发生于50岁以上中老年的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的缓慢进展变性疾病,以运动减少、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姿态步态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
分为两大临床类型:
(一)是震颤为主的类型
(二)是以僵直,少动为主的类型
帕金森综合症属于中医学“颤病”和“拘病”或“颤拘病”范畴。以静止性震颤为主者,可拟诊为中医“颤病”,以肌肉紧张拘症,行动迟缓者,可拟为“拘病”,二者皆明显者,可拟为中医“颤拘病”。
本病随着病情进展,两者兼有,有呢5%至10%的患者家族有家族史。65岁以上患病率为1.7%,75-84岁为2.74%,85岁以上为4.07%我国患病人数超过200万人。
二、诊断
(一)临床表现:多见于50岁以后发病,男性稍多于女性。起病缓慢,逐渐进展。初始症状以震颤最多,渐渐出现运动缓,步行障碍,肌强直。症状常自一侧上肢开始,逐渐扩展至同侧下肢,患者最早的感受可能是肢体震颤和僵硬。
1.症状与体征:
(1)运动迟缓,是帕金森病的一种特殊的运动障碍,可表现多种动作的缓慢,随意动作减少无以开始动作时为甚。如坐下时不能起立、起床、翻身,解系纽扣或系鞋带、穿鞋或 衣裤,洗脸和刷牙等日常活动均发生困难。由于臂肌和手部肌肉的强直,使患者上肢不能做精细动作表现为书写困难,写的字弯弯曲曲,越写越小,尤其是在行末时写的特别小。面部表情肌肉少动,表现为面无表情,不眨眼,双眼凝视成为“面具脸”。
(2)静止性震颤,多自一侧上肢开始,可以涉及四肢、下颚、唇、舌和颈部,每秒4-6次,幅度不定,精神紧张时加剧,但不少患者还伴有姿势性震颤。部分患者全无震颤,尤其是发病年龄在70岁以上者。
(3)肌强直:肌强直见于所有帕金森病患者,肩胛带和盆骨带肌肉的强直更为明显,老年患者的上述肌强直可引起关节疼痛,强直多自一侧上肢近端开始,逐渐蔓延至远端,对侧及全身,面肌僵直使表情和瞬目减少,造成“面具脸”,颈肌和躯于肌强直形成屈曲状态,旋颈和旋体动作缓慢困难,行走时上肢协同摆动消失。
(4)姿势步态异常:由于颈部、四肢、躯于的肌肉强直常呈现一种特殊的姿势,即患者表现为头前倾,躯于俯曲,肘关节微曲,腕关节伸直,前臂内收,骨关节略弯曲,称为“屈曲姿势”。固躯干和颈肌强直,必须采用连续原地小步行走,躯干和头部一起转动。步态异常,为“慌张步态”,走步拖步,迈步时身体前倾;行走时自动摆臂动作减少或消失。
(5)其他症状:唾液增多,出汗增多,体温增高,下肢水肿,胃纳差和便秘,常见精神症状抑郁。
三、诊断要点
(1)运动减少:启动随意运动的速度缓慢
(2)至少存在下列1项特征:肌肉僵直‚静止性震颤(频率4-6HZ) ƒ姿态不稳
2.诊断 必须具备以下3项
单侧起病‚静止性震颤ƒ逐渐进展④发病后多为持续性的不对称受累 ⑤对左旋多巴治疗反应良好 ⑥左旋多巴导致的严重异动症 ⑦左旋多巴的治疗持续5年或5年以上。
四、鉴别诊断
(1)究竟中毒性震颤:震颤是持久性,并有面肌震颤、胃肠道症状及谵妄,无强直,也无把金森其他特征。
(2)书写痉挛:只有强直而无震颤,是一种职业性神经症状,与执笔和书写有关的肌肉痉挛疼痛其他动作完全正常。
四、中医辩证治疗
(1)肝肾阴虚型:肢体颤动粗大,不能自制,眩晕耳鸣面赤烦躁,易激动,心情紧张时颤动加重,伴有肢体麻木,口苦咽干,语言迟缓不清,流诞,尿赤,大便干,舌质红,脉强。
治疗:镇肝熄风.舒筋止颤
天麻 玄参 生地 桑寄生 茯神各12g 石决明 18g 勾藤 代赭石 夜交藤 龟板各20g 生龙牡各 20g 白芍 天冬 怀牛膝 杜仲 栀子 各10g 每日一副
中成药:天麻胶囊 菊杞地黄丸
(2)疾热风动型:头摇不止,肢体震颤,重则手不能提物,头晕目眩,胸脘痞闷,口苦口粘,甚则口吐疾诞,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质红,苔黄腻,脉弦?
治则:清热化痰,平肝熄火
药物:半夏 桑叶 胆南星 竹茹 川贝 橘红 黄芩 各10g 水牛角 菊花 茯苓 各15g 钩藤 18g
(3)阳虚血燥、 面色无华 、头晕目眩 、头摇肢颤 、心悸气短 、健忘、口唇色淡、大便干结、舌淡苔白、脉细
治则:养血润燥,熄火止痰。
药物:当归、火府仁 各12g 生地15g 桃仁 10g 枳壳 10g 玄参 15g 首乌 20g 枸杞子 15g 八珍颗粒
(4)髓海不足:头摇肢颤,持物不稳,腰膝酸软,失眠心烦,头晕痴傻,舌质红薄白,脉细数。
治则 填精补髓 育阴熄风
药物:龟板、鳖甲、生牡蛎 各25g 勾藤 20g 鸡子黄 10g 五味子 阿胶 白芍 麦冬 火麻仁 各10g 云苓 鹿胶 各12g 枸杞子 熟地 生地 各15g 党参 山药 各18g 甘草6g
中成药:龟鹿补肾液、左归丸
(5)气血亏虚:头摇肢颤,面色白,表情淡漠,神疲乏力,心悸健忘,眩晕痴呆舌胖,脉沉细弱。
治则:益气养血 调养筋脉
熟地 党参 各15g 当归 云苓 天麻 白术 白芍 无味子 远志 各10g 生花 20g 炙甘草草 6g 勾藤 珍珠母 各20g
中成药:八珍颗粒 天麻丸
(6)血瘀络阻:肢体僵硬,语言寒涩,头晕目眩,口角留诞,下肢瘘废,小便频数或尿不禁,舌暗苔白,脉缓
治则:益气化瘀 通络散结
药物:生花 20g 归尾10g 桃仁10g 红花g 地龙g 赤芍10g
中成药:步长脑心通、天麻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
西药:
a.多巴胺替代疗法 ;多美芭 新美宁
b.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泰舒达 普拉克索
c.单胺氧化酶 、B 抑制剂 司来吉兰 每次2.5-5mg 每日2次
d.抗胆碱药 :安坦 每次1-2mg 每日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