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刘战河:匠心筑梦,深耕杏林

        只有具备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中医药领域的手艺人才能达到“上工”这一最高境界。      ——刘战河


        他,从不向命运低头,在命运向他发出挑战时,毅然接受,奋勇向前,与中医结缘;他,不忘初心,悬壶济世27载,致力于救死扶伤,传承弘扬国医文化……二十多年来,他在医务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刻苦钻研,他就是市中医院肝胆脾胃科主任刘战河。


01

结缘中医 不忘岐黄初心


一名医生、几名护士,每天早上例行查房。这种在医院极为常见的情形,对于刘战河来说,却并不普通。刘战河因小时候患上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落下后遗症,行走十分不便。这不仅给他的日常生活带来麻烦,更成为他人生路上的“障碍”。


1983年,刘战河中考取得了原济源县第二名的好成绩,最后却因腿部问题而被心仪的高中拒之门外。“没办法,因为实在不想放弃学业,我就选择了一个对身体条件要求比较宽松的学校。”刘战河说。到了1986年,刘战河迎来人生中第二个转折点——高考。那年高考,刘战河以全校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改写了学校无应届生过本科线的历史。然而本应沉浸在喜悦中的刘战河却高兴不起来,他的希望再次破灭。跟中考同样的原因,刘战河没有被所报志愿学校录取。

“这些经历激发了我的斗志,我在心里暗暗发誓,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不仅要做到,而且要比别人做得更好。”


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刘战河来到河南中医学院攻读中医专业,并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大学学业。“学中医,一方面是因为我从小喝中药,喝得多了,慢慢就对中药有一些了解;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从小遭受病痛的折磨,所以我希望能够学医,帮助人们远离病痛。”刘战河说,只要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就算比别人多走些弯路也是值得的。


      经历了两次坎坷的升学经历后,刘战河格外珍惜人生中的每一个舞台。1991年,刘战河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中医院。工作一年以后,刘战河下乡到坡头镇卫生院,一待就是九年。“在乡下的那段时间,虽然条件很艰苦,但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也算是对自己人生的一个历练吧。”刘战河告诉记者,当时坡头镇上的卫生院没有分科,不管是什么人来看什么病,作为医生都要会看。因此,刘战河将自己在课本里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了一次次的实践中。那段时间,他的综合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扎根基层九年,普通人很难坚持去做的事情,刘战河却做到了。“那个时候到村里去给病人看病,走泥泞的土路是经常的事儿。每次我都尽量走快些,因为病人还在路的那头等着我。”刘战河说。累的时候,他就休息一下;苦的时候,他就想想在自己的帮助下痊愈的病人脸上的笑容。九年,他就是这样坚持下来的。


2001年,刘战河回到了市中医院,进入肝胆脾胃科,主攻肝胆脾胃方面的疾病。


02

厚积薄发 致力中医传承


“在我看来,工匠就是在自己的行业中有作为的人。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把平凡的工作做好,这就是匠人精神。”刘战河告诉记者,在济源学中医的人很多,但一心一意研究中医的人却是有限的。


工匠,以现在的角度理解就是工业化社会形成之前长期存在的一个社会群体,民间称为“手艺人”。而中医又何尝不是一种手艺呢?这些手艺人凭借一技之长,安身立命,救死扶伤。刘战河说:“只有具备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中医药领域的手艺人才能达到‘上工’这一最高境界”。上工,即知识全面、疾病诊断准确且治愈率高的医者。刘战河自结缘中医以来,在生活中刻苦钻研中医的学问,在工作中不断提高中医的技法,是医者,更是匠人。



“平时休息的时候,我喜欢看一些研究中医的古籍。这个习惯我从没有间断过。”刘战河说,中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只有不断汲取养分充实自己,才能获得长足的进步,不至于‘书到用时方恨少’。


很多外行人不了解,为什么中医把把脉就可以诊断一个病人的病情。“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刘战河解释说,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如脉象、舌象),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加以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刘战河告诉记者,中医临床认识和治疗疾病,既辨病又辨证,但主要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将重点放在“证”的区别上,通过辨证而进一步认识疾病。刘战河将自己学到的中医知识用于工作中,主持开展了肝胆脾胃科中医外治方法:中药穴位敷贴、药物穴位注射、穴位艾灸、耳穴压豆及循经治疗等,传承了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的学问深似海,我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钻研,恐怕也很难参透。因此,我经常鼓励科室的年轻医生要多学习中医的学问,把中医传承下去。”刘战河说。


从2017年开始,每周五的晨会之后,刘战河就带领全科医护人员坚持学习《伤寒论》,雷打不动。“学《伤寒论》的初衷就是想让中医院的年轻人学习中医,将中医发扬光大,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刘战河说,到现在为止,他带领全科医护人员学习《伤寒论》已经坚持了五十多个星期。“我希望通过学习中医古籍来普及中医文化,让大家了解中医,真正感受到中医的魅力。我带领他们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自我提升的过程。每次查找资料备课,就像是重新学习了一遍,能够从中得到新的知识。”刘战河说。


刘战河主任正在讲解《伤寒论》。



03

身体力行 诠释医者仁心


“主任医术高超,这在我们医院是公认的。他不仅工作认真负责,更是毫无保留地教我们学习中医知识。他在生活中平易近人,对待同事和病人很温暖。”中医院肝胆脾胃科医生苗涛告诉记者。他跟刘战河是一起工作16年的同事。虽然刘战河的腿不是很方便,但他每一次查房都亲力亲为,每一次坐诊都尽心尽力。


1991年,毕业后的刘战河开始从事临床一线工作。工作经验的积累,使得他的专业基础知识更加扎实。他不仅能有机地将中医知识与现代医学知识相结合并运用于临床,还对内科急危重症及疑难杂症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技能。进入中医院工作以来,刘战河诊治各种肝胆脾胃科常见病超过8万余人次。

       医疗工作是一项高度精细的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刘战河参加工作27年来,时时以病人为中心。2003年,医院消化内科刚成立一年多,医护人员少。有一次,医院接收一名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人,病情危重。为了抢救病人,刘战河两天两夜没合眼,饭也顾不上吃……这样的事不胜枚举。


在同事眼里,刘战河虽然行动不便,但他却从没有向医院提一点特殊要求。只要医院有事,他随叫随到。“肝胆脾胃科出血病人多,特别是夜间,只要科室打电话,刘主任随叫随到。”苗涛说。

        2010年9月30日晚10点左右,刘战河所在的肝胆脾胃科的一个肝硬化出血病人又突然大出血。病人由于恐惧而惊恐不安,弄得病床上下全是血。家属焦急万分,不停地哭喊。刘战河接到电话后立即赶到医院,和值班医生护士一起抢救病人。手术后,刘战河拒绝回家休息,坚持在病人床前观察。10分钟、20分钟、30分钟、60分钟……8小时后,病人终于转危为安。病人家属悬着的心放下了,刘战河紧绷的神经也可以放松了。


除了病区工作外,刘战河每周都会坚持坐门诊,工作同样紧张繁忙。“坐诊是我必须要完成的工作,就算到了下班时间还有病人,我也会坚持看完。有些人是从很远的地方过来看病的,我不能让他们白等。”很多患者慕名而来,刘战河每天都要面对几十位患者。因此,刘战河在望、闻、问、切的每一个诊断过程都十分谨慎。他会从病情的起因,到证候,到预后,到预防,甚至连中药煎服法都要跟患者交代得仔仔细细,生怕因讲得不够清楚,导致患者听不明白而影响疗效。


“肝胆脾胃科成立17年来,最令我骄傲的就是我们科室从来没有发生过医疗纠纷。”刘战河说,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秘诀只有一个:要设身处地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医生跟病人从来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并肩跟疾病作战的关系。医生要想病人之所想,就能与病人互相理解了。


大医精诚,“精”,要求医者有精湛的医术,因为中医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诚”,就是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要有“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的心怀,要有“大慈恻隐之心”,方能“普救含灵之苦”。工匠精神就是一种精诚精神。作为医者,就是要把每一个病例的诊疗过程当作一个产品的制作和打磨过程,精雕细琢,达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刘战河就是一个“精”“诚”兼备的匠心医者。

编辑:李艳朋

济源市中医院

微信号:jyszyy6669942

投稿邮箱:jyszyywx@163.com

网站:http://www.jyszyy.net/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