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引言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难治性的风湿病,病因复杂,表现多样,医学上曾经对其束手无策,过去许多患者长期承受着疾病的痛楚,最终关节变形和残疾。现代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治疗的目标不再局限于“止痛,控制症状”,而是“缓解病情”,阻止关节破坏,防止残疾。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就是“早期规范治疗”。目前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尚存在许多“误区”。
类风湿关节炎是因为人体内免疫系统发生功能紊乱,导致全身大大小小的关节出现肿胀、疼痛,尤其是双手的关节会出现肿胀、疼痛、僵硬,一般来说左右两边侧肢体发生关节炎的部位是对称的。
在过去,80%以上患者因关节畸形而残疾,丧失劳动能力甚至生活自理能力。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医生对类风湿关节炎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以及新型治疗药物尤其是生物制剂的问世,极大地改善了这种疾病的预后,使类风湿关节炎获得完全缓解(即治愈)成为可能。但国内有许多患者因为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没有接受积极的、正规的治疗,最后发生关节畸形。而且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因为“一知半解”更容易发生关节畸形,令人非常痛心。
误区一、;“药物有毒
针对患者体内的免疫紊乱,医生常常用“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抑制异常免疫反应,但部分患者读了药品说明书后就不敢服用或擅自减量,尤其不敢服用甲氨蝶呤因为它原来是抗肿瘤药,过分担心这些药物会伤肝伤肾,而错过治疗机会。熟话说“是药三分毒,无毒不是药”,一个药物在能够用于临床治病之前,需经过严格的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只有治疗效果好而毒副作用小的药物才能通过审批。也就是说,只有对绝大多数病人是安全有效的药物才能用于治病,而且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副作用的机率就象是买彩票中奖一样,与大多数人无缘。如果能够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其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误区二:西药副作用大,中药副作用小
这种认识也是不全面的,值得警惕的是,一些江湖游医就是利用患者这种心理,以所谓祖传秘方、偏方来迷惑患者,上当者甚多,结果是化了冤枉钱,还耽误了疾病的治疗。其实“凡药皆有毒”,不论中药、西药都是如此,例如对类风湿关节炎有很好效果的雷公藤,虽然属于中药,其毒副作用甚至高于西药甲氨蝶呤。相反,毒副作用特别低的中药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也要看中医大夫的配伍与经验。因此患者需谨记,利益与风险永远是成正比的。
误区三“拒绝止痛药”
因为关节里面有炎症,必然会出现关节疼痛,有部分患者认为“这点痛我掮得住”而拒绝服用消炎止痛药,其实这类药物不仅有止痛作用还有抗炎作用,对血沉和C反应蛋白等也有降低作用,因此在医学上我们称这类药物为“非甾体类抗炎药”,以区别于甾体类抗炎药即糖皮质激素(大家俗称为“激素”)。而且单纯就止痛而言,对治疗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缓解关节疼痛有助于患者进行关节锻炼从而保护关节功能。
误区四:“拒绝激素”
这里提到的“激素”准确而言是指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地塞米松。一部分患者过分担心其副作用,另一部分患者则害怕“上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确实因为滥用强的松导致患者发生许多“得不偿失”的不良反应。但许多证据表明小剂量激素(如每日服用强的松不超过2片)长期应用是“百利一弊”,即有利于快速控制关节炎症、防止关节变形,而无严重副作用。因此,对于一些关节症状严重,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仍不能缓解症状,或伴有明显全身症状或内脏器官受累时,仍需要采用激素治疗,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再一点一点地缓慢减少强的松的用量,而不会“上瘾”。患者不必“望激素而生畏”。
专家观点
因此,如果怀疑患了类风湿关节炎,应该到正规医院的风湿病专科就诊。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具破坏性的关节病,只有积极用药治疗才有望控制病情,阻止发展,进而避免畸形和残疾。治疗药物虽有毒副作用,但机率小,若将其风险与治疗获益相比,这是值得的,就如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是同样道理。而且,通过及时复诊,医生可以在早期发现药物副作用,采取适当措施而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董卫教授,主任医师,山西省名中医,首批山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科主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三十余年,谨遵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理论精髓,形成了辨病与辩证一体,中医、中西医结合的特色治疗方法,对脾胃病、肝胆病、气管炎、哮喘、糖尿病、肾病、冠心病、中风等内科杂病及妇儿科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风湿免疫性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痛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的治疗。
出诊时间及地点:
周一全天,周四、周六上午在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东四楼,名中医工作室出诊。
周二上午在榆次新高校园区山西中医药大学大医堂出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