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新版中国《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精要解读(1)——概述篇


肺栓塞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TE)、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肿瘤栓塞等,其中PTE为肺栓塞的最常见类型。引起PTE的血栓主要来源于下肢的深静脉血栓形成(DVT)。PTE和DVT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两者具有相同易患因素,是VTE在不同部位、不同阶段的两种临床表现形式。血栓栓塞肺动脉后,血栓不溶、机化、肺血管重构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肺血管阻力(PVR)增加,肺动脉压力进行性增高,最终可引起右心室肥厚和右心衰竭,称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



流行病学


PTE和DVT密切相关,大部分关于PTE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和自然病史的现存数据来自于VTE的研究。

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PTE和DVT均有很高的发病率。我国近年来国内VTE的诊断例数迅速增加,绝大部分医院所诊断的VTE病例数较20年前有10~30倍的增长。来自国内60家大型医院的统计资料显示,住院患者中PTE的比例从1997年的0.26‰上升到2008年的1.45‰。

 病死率、复发率和CTEPH发生率:PTE是一种致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的疾病。PTE 7d全因病死率为1.9%~2.9%,PTE的30d全因病死率为4.9%~6.6%,VTE全因病死率高峰期发生于初始治疗6个月内,随后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PTE患者病死率显著>单纯DVT的患者。随着国内医师对PTE认识和诊治水平的提高,我国急性PTE的住院病死率呈逐年下降,由1997年的25.1%下降至2008年的8.7%。最新的注册登记研究结果显示:急性PTE的住院期间全因病死率为3.37%。


危险因素


任何可以导致静脉血流淤滞、血管内皮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的因素(Virchow三要素)均为VTE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2类。

        1. 遗传性危险因素:由遗传变异引起,常以反复发生的动、静脉血栓形成为主要临床表现。<50岁的患者如无明显诱因反复发生VTE或呈家族性发病倾向,需警惕易栓症的存在。

        2. 获得性危险因素:获得性危险因素是指后天获得的易发生VTE的多种病理生理异常,多为暂时性或可逆性危险因素。如手术,创伤,急性内科疾病(如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感染等),某些慢性疾病(如抗磷脂综合征、肾病综合征、炎性肠病、骨髓增殖性疾病等);恶性肿瘤是VTE重要的风险因素,不同类型肿瘤的VTE风险不同,血液系统、肺、消化道、胰腺以及颅脑恶性肿瘤被认为具有最高的VTE风险,恶性肿瘤活动期VTE风险增加。



病理生理学


PTE栓子可以来源于下腔静脉路径、上腔静脉路径或右心腔,其中大部分来源于下肢深静脉。病理检查发现多部位或双侧性的血栓栓塞更为常见,影像学发现栓塞更易发生于右侧和下肺叶。PTE发生后,栓塞局部可能继发血栓形成,参与发病过程。

1. PVR增加和心功能不全:栓子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达一定程度(30%~50%)后,因机械阻塞作用,加之神经体液因素(血栓素A2和5-羟色胺的释放)和低氧所引起的肺动脉收缩,导致PVR增加,动脉顺应性成比例下降。PVR的突然增加导致了右心室后负荷增加,肺动脉压力升高。右心扩大致室间隔左移,使左心室功能受损,因此,左心室在舒张早期发生充盈受阻,导致心输出量的降低,进而可引起体循环低血压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2. 呼吸功能不全:PTE的呼吸功能不全主要为血流动力学障碍的结果。心输出量降低导致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下降。PTE导致血管阻塞、栓塞部位肺血流减少,肺泡死腔量增大;肺内血流重新分布,而未阻塞血管灌注增加,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而致低氧血症。

3. CTEPH:部分急性PTE经治疗后血栓不能完全溶解,血栓机化,肺动脉内膜发生慢性炎症并增厚,发展为慢性PTE;此外,DVT多次脱落反复栓塞肺动脉亦为慢性PTE形成的一个主要原因,肺动脉血栓机化的同时伴随不同程度的血管重构、原位血栓形成,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PVR和肺动脉压力逐步升高,形成肺动脉高压,称之为CTEPH。



现存指南的问题


近年来,PTE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相关学会发布了系列诊断、治疗和预防指南,但这些指南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尚存在以下问题:

(1)国际指南的质量良莠不齐,不同指南的推荐意见之间常常存在不一致性;

(2)影像诊断技术和生物学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丰富了对PTE诊断和危险分层的认识,但欧美指南的分型标准是否适于国人临床实践尚需进一步验证;

(3)国际指南推荐的PTE治疗方案与我国的实际情况可能存在差异,如溶栓药物的方案、直接口服抗凝药物(DOACs)的剂量调节等。


新版指南的更新要点


本指南推荐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更新:

(1)首次将欧美指南的格式和表述方法与国人临床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2)提出符合中国医师临床实践的诊断流程:疑诊、确诊、求因、危险分层

(3)重视DVT的探寻在急性PTE诊断和临床处理中的价值。对某些患者,一旦确诊DVT,无论是否有条件进行PTE的确诊,均可以按照PTE进行处理。

(4)强调求因在PTE临床处理中的价值。求因不仅是对DVT的探寻,还包括对某些特定人群易栓症的筛查以及探寻临床上所有可能的VTE危险因素。

(5)增加了DOACs在PTE治疗和预防中的循证医学证据和相关推荐意见。

(6)明确推荐半量溶栓方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50 mg]用于急性PTE治疗。无论是对高危PTE,还是对于某些中危PTE,基于中国人群的随机对照研究证据和目前的荟萃分析,半量溶栓方案均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7)对特殊情况下PTE的临床处理提出指导性建议。妊娠、恶性肿瘤、活动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围手术期、右心血栓等临床情况。

(8)强调预防的重要性,尤其是对某些既有血栓风险,又有出血风险的患者,基于循证医学结论和临床经验,提出专家推荐意见。


新版指南的表述特点


(1)指南中将每条推荐意见单独列出,以便读者迅速发现与阅读;

(2)推荐意见后清楚标记GRADE分级符号,明确区分推荐意见的方向与强度,并应用“建议”或“推荐”字样,以便读者进一步明确推荐级别;

(3)清晰显示主题、标题、推荐意见、推荐意见说明、相关证据汇总等格式,备注相应的说明文字,以解释该条推荐意见的理由;证据总结的目的是清楚呈现支持该条推荐意见的主要证据与来源;

(4)相关证据汇总和部分参考文献以附录形式呈现。



新版指南的整体路线



小结


为更好指导我国医师的临床实践,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工作委员会基于当前的循证医学证据,在2001年《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的基础上,制订了《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本指南结合近5年发表的系列指南,系统评价了国内外近年来发表的PTE相关循证医学研究资料,增加了基于国人循证医学研究的数据,将有助于进一步规范我国PTE的诊断、治疗与预防。


(本文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来源: 中日肺血管病多学科会诊平台






微信:Pioneer20131105

Stock Code:01345.HK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