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的疾病之一,其成因还未完全清楚,现有的研究已发现与每日水的摄入量有一定关系。一般情况下,尿液中含有很多溶质,是人体正常或者异常代谢的产物,还有一些是尿液中细菌的分解产物,如果饮水量充足,产生的尿量正常,这些溶质可随尿液排出体外。而如果饮水量不足或者出汗后未及时补充水分,尿液生成过少,这些溶质就会因为过饱和而产生结晶,且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最终结聚成石。因此出汗后及时补充水分,可以有效预防泌尿系结石的产生。
结石形成与这些因素有关
除了水摄入量外,一般认为与结石产生相关的因素还包括:
1、自然环境因素,如气候、饮用水的水质等,高温、干旱地区结石发病率较高。石灰岩地区水质较硬,往往也是结石的高发区域。
2、社会环境因素,如经济状况、生活习惯等,经济发达、营养水平高,肾结石的发病率高;相反经济落后、营养缺乏,膀胱结石发生率增加。
3、种族遗传因素,有些结石患者具有家族史。某些遗传疾病如胱氨酸尿症、原发性高草酸尿症、原发性肾小管性酸中毒症等,常伴有泌尿系结石。
4、营养成分的过量或不足,如动物蛋白的过量摄入可导致尿液中钙和尿酸含量的增加及枸橼酸盐的减少,容易形成结石;食糖的摄入过多,蔬菜、食物纤维及谷类摄入过少,肾结石发病率增高。
5、人体的一些代谢异常可引发结石,草酸的代谢异常,导致尿中草酸排泄增多,引起草酸钙结石;钙、磷代谢异常,可引起草酸钙结石和磷酸钙结石。
6、服用过量的药物,如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C,可增加尿中草酸含量,产生草酸钙结石;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磺胺类药物均可导致结石的发生。
7、一些后天性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多发性骨髓瘤、其他疾病导致的长期卧床等,均容易形成结石。
8、泌尿系统本身的因素,如泌尿系感染、梗阻、异物滞留等,均有助于结石形成。
日常从这几方面预防结石
泌尿系结石有这么多可能的诱发原因,在日常生活当中有如下几种方法:
1、增加液体的摄入量,降低尿路结石成分的过饱和状态。推荐每日的液体摄入量在2500-3000ml以上,使每天的尿量保持在2000-2500ml,避免过多饮用咖啡因、红茶、葡萄汁、苹果汁和可乐类等饮品。
2、调节饮食,研究证实摄入正常钙质含量的饮食、限制动物蛋白和钠盐的摄入比传统的低钙饮食具有更好的预防结石复发的作用。正常范围或者适当程度的高钙饮食对于预防尿路含钙结石的复发具有临床治疗的价值。建议适当补充乳制品,如牛奶、干酪、小鱼等。这一点与我们传统认为的结石患者要少吃含钙饮食不同,需引起大家注意。另外,高蛋白饮食,尤其是动物蛋白,容易引起含钙结石的发生,应控制每日的摄入量,大概估算一下,成人每天摄入的猪肉、牛肉、鸡肉等的总量不宜超过100克。草酸钙结石是临床最常见的结石,减少草酸的摄入能有效减少该类结石的发生,甘蓝、杏仁、花生、欧芹、红茶、可可粉以及菠菜均富含草酸,选择食物时需要注意。
3、对于结石患者,除了注意饮食,减少结石增大的风险外,定期复查,了解结石的变化可能更为重要。建议普通随访患者以及治疗后的随访患者,每三个月或半年复查一次,可选择X线照片、B超或者CT扫描,发现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温馨提示:以上是对于一般人群的普适性建议,对于部分已接受过治疗并且已获取到自体结石标本的患者,还可以将结石进行成分分析,了解结石组分,采取更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