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节气养生丨今日白露,昼夜温差这么大,秋冻别忘捂这里!不懂要吃亏

白露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今日白露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暖空气逐渐退避三舍。


随着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幅度,昼夜温差增至最大,与此同时,北方降雨减少,人们十分容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干燥”症状。


因此,养生当注重保暖与润燥。


秋冻重在“捂”


民间流传“春捂秋冻”的养生理念,即到了秋凉时节,不急于添加衣服,适当冻一冻能增强机体的抗寒能力。


但是,秋冻时身体的不同部位也要区别对待,特别是在白露时节夜凉日热的日常调息中,有几个部位还需重点“捂一捂”。


1
捂肚脐


肚脐又名神阙穴,属任脉,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也是人体的长寿大穴。


一旦神阙受寒必伤脏气,引发腹痛、腹泻脱肛痛经等疾患。


因此,天气转凉慎穿露脐装,晚上睡觉喜欢蹬被子的朋友最好穿上睡衣,加强腹部保暖,防止肚脐受寒。



2
捂后背


入秋后,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只有聚足阳气,才不怕寒邪侵袭。


人体后背脊柱位置有一条经脉叫督脉,有“阳脉之海”之称,统管一身阳气。


如果后背受凉必然会损伤督脉,耗损阳气。


因此,养阳首先要暖背,平素怕冷者可多晒太阳晒背部,用阳光之温热来补充体内阳气的不足。


夜间入睡要撤掉凉席,谨防寒邪入体。



3
捂头部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上火好发在头面部是因为这里是人体阳气会聚的地方,阳热较盛。


头部吹风受凉后容易出现头痛,这是因为受凉后寒邪直中经络,损伤阳气,经络气血不通,不通则痛。


所以,白露期间如需空调降温,一定要注意护好头部,避免直吹。



4
捂双脚


俗话说“寒从足下生”,“脚暖腿不凉,腿暖身不寒”,所以做好脚部保暖非常重要。


白露节后阴寒之气渐增,换掉凉鞋,穿上保暖透气的球鞋、棉鞋是暖脚的第一步。


晚上睡前可用热水泡脚,腿寒的朋友还可加入艾叶煎水沐足,能起到暖身助眠的效果。



润燥必“食白”


1
百合——百合银耳粥


百合 30 克~ 50 克,银耳 10 克,粳米 100 克,加水煮粥即食。 


功效:既可养阴润肺止咳,又可清心安神定志,治疗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潮热盗汗、心神不安。但对于风寒咳嗽及脾虚便溏者不宜服食。 


2
粳米——核桃粥


核桃肉 20 克,粳米 100 克。将粳米洗净,白糖适量,加水在武火上烧沸后,用文火煮熟即可。 


功效:该粥有润肺止咳、补肾固精、通便的作用,适用于肺燥咳喘、肾虚咳喘、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小便频数、大便燥结等症。  


3
雪花梨——秋梨膏


鸭梨 1500 克、生姜 250 克、蜂蜜适量。 将鸭梨切碎,取汁。梨汁置于锅内,文火煎至稠黏如膏,加入与梨汁等量的蜂蜜与姜汁,继续加热至沸。停火待冷装瓶备用。 


 用法:每次一汤匙,温开水冲化,代茶饮用,每天 3 次。


在深秋时节,这道秋梨做成的汤水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润肺、化痰、止咳、安神的作用。

来源:养生中国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底部请随手点赞呦↓↓↓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