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12个“联合国糖尿病日”,
主题为:
“家庭与糖尿病(The Family and Diabetes)”,
旨在关注家庭在糖尿病预防、管理和照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1)据国际糖尿病联盟公布的最新数据:2017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到4.25亿,预计到2045年,糖尿病患者可能达到6.29亿。而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约1.144亿,已成为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糖尿病也不在是中老年人的“专利”。门诊上二三十岁的糖尿病患者司空见惯,十几岁的少年儿童也不稀奇。据统计,目前大约三分之一的2型糖尿病患者是年龄<40岁的年轻人。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典型者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
严重者会导致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乳酸性酸中毒、低血糖;
长期高血糖则会导致慢性并发症:脑、眼、心、肾脏、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
在成年人(>18 岁)中,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如下:
(1)年龄≥40 岁;
(2)既往有空腹或餐后血糖异常者;
(3)超重(BMI≥24 kg/m2)或肥胖者(BMI≥28 kg/m2),特别是中心型肥胖者,即俗称“啤酒肚”(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
(4)有静坐生活方式者;
(5)一级亲属中有 2 型糖尿病者;
(6)曾经患过妊娠糖尿病或分娩过体重大于4公斤婴儿的;
(7)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但现在血糖还没有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
(8)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
(9)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或伴有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如黑棘皮征等);
(10)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和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
(1)、具有典型症状,同时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
(2)、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应再重复一次,仍达以上值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3)、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11.1mmol/l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五驾马车”是糖尿病综合防治策略,即饮食调整、合理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及糖尿病教育。
1饮食控制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尤其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治疗手段。合理的饮食有利于减轻体重,控制血糖和防止低血糖,改善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
1、控制总热量: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体重、年龄、性别和体力活动情况来确定总热量,原则是使病人体重略低于或维持在标准体重范围内。一般老年人,每日摄人热量在1500~1800千卡,胖人宜减少到1200~1500千卡。其中碳水化物占总热量60%左右,相当于主食300~400克。粗杂粮中的糖类分解较缓慢,适于糖尿病人。还应供给充足的优质蛋白质,每日可吃瘦肉、鱼、蛋和大豆制品共150~200克,牛乳250克。吃汆、煮、蒸、拌、卤的菜比吃炒菜好,可以减少油的摄入。
2、膳食纤维和维生素要充分:高纤维素食物能减缓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吸收,有利于平衡血糖。因此吃菜要吃带叶、茎类蔬菜,少吃根、块茎的菜。因进食量减少可引起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供应不足,故宜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类含果糖较多,血糖控制不好时最好免食。
3、防治并发症:糖尿病时脂肪代谢紊乱,血脂高,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快。食物中必须控制胆固醇含量,一般不超过300毫克/日,相当于每日一个鸡蛋。少食或不食动物油脂及含胆固醇高的动物内脏类食物。糖尿病病人还易并发肾功能不全,要经常检查尿蛋白。
2合理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任何人都需要运动,糖尿病除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外,运动也尤为重要。
首先,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控制。其次加速脂肪分解,减轻体重,改善脂代谢,有利益预防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最后可增强体力及免疫功能以及减轻病人压力和紧张情绪。糖尿病运动应因人而异,适可而止,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以有氧运动为主,步行是最佳方法。运动时间为20-60分钟,每周3-5次,运动最好选择在餐后1小时左右进行,出去运动要随身携带糖块,以免低血糖时备用。
【来源:健康中国 】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邮箱:gz1232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