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遇上气温骤变,孩子就容易生病,头疼脑热、发烧咳嗽等接踵而至,让父母猝不及防。
一、小儿发热怎么办?
发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高限,是小儿十分常见的一种症状。小儿发热体温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以上为高热,超过41℃为超高热。
发热是身体对病毒或细菌入侵产生的一种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毒和细菌,从而有利于小儿的正常成长。体温不超过38℃一般不要急于退烧,特别是在没有明确诊断前,如果盲目退烧可能掩盖病情,干扰对病情的诊断。
当体温达到39℃以上时要在医生指导下退热。有4%~12%的孩子在高热时会发生惊厥,惊厥反复发作可能造成脑损伤,还可能导致其他危险。因此,凡有高热惊厥史或家族史的病儿,在38℃经物理降温无效时就可以给孩子适当吃退烧药。
二、如何进行物理降温?
发热38.5℃以下最好选择物理降温,物理降温方法很多。
1. 温水擦浴
全身温水拭浴或泡澡:将宝宝衣物解开,用温水(37℃左右)毛巾擦孩子的四肢和前胸后背3~5分钟。使皮肤的高温(约39℃)逐渐降低,让宝宝觉得比较舒服。这时还可以再用稍凉的毛巾(约25℃)擦拭额头脸部。
2. 多通风,注意散热,衣着宽大,忌用棉被包裹
夏天家里有空调,维持房间温度于25℃左右,使孩子体温慢慢地下降,怕孩子受风关掉空调对正在发烧的孩子来说是错误的。注意定时开窗通风,使房间空气对流。
3.如果孩子四肢冰凉又猛打寒战,则表示需要温热,这时要给孩子外加毛毯覆盖
4.即使是在秋冬季节,对发热的婴幼儿也不能包裹太严
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甚至可以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热量散出。
5. 多饮水,给宝宝喂流质饮食
以保证机体足够的能量及水分。多喝水以助发汗,并防虚脱。水有调节体温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并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
下面给大家介绍下简便实用的退热及保健的小儿推拿手法:
一:退热
•1、清天河水
天河水:线状穴
• 位置: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成一直线。
• 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称清天河水;用食、中二指沾水自总筋处,一起一落弹打如弹琴状,直至洪池,同时一面用口吹气随之,称打马过天河。 100~300次。
• 主治:外感发热、内热、烦躁不安、口渴、惊风等一切热证。
总筋→洪池(曲泽)推天河水,或清天河水;打马过天河。清天河水性微凉,较平和,能清热解表,泻火除烦,可用于一切热证; 打马过天河清热之力大于清天河水,多用于实热、高热等证。
2、退六腑
六腑:线状穴
• 位置:前臂尺侧,阴池至肘成一直线。
• 操作:推(退)六腑,或退下六腑。100~300次。
• 主治:一切实热病症。高热、烦渴、惊风、鹅口疮、咽痛、腮腺炎和大便秘结干燥等。本法与推三关为大凉大热之法,可单用,亦可合用。若患儿气虚体弱,畏寒拍冷,可单用推三关,如高热烦渴,可单用退六腑。而两穴合用能平衡阴阳,防止大凉大热,伤其正气。如寒热夹杂,以热为主,退则可以退六腑与推三关之比为3︰1;若以寒为重,则可以推三关与退六腑之比为3︰1.。
疏通经络、提升免疫力-捏脊
捏脊它具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捏脊疗法通过捏提等法作用于背部的督脉捏脊疗法、足太阳膀胱经。
由于督脉总督诸阳,背部足太阳膀胱第一侧线分布区又为脏腑背俞穴所在,"迫藏近背",与脏腑密切相关,所以捏脊疗法在振奋阳气、调整脏腑功能方面的作用比较突出。
• 操作要领: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作捏物状手形,自腰骶开始,沿脊柱交替向前捏捻皮肤;每向前捏捻三下,用力向上提一下,至大椎为止,然后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端沿着脊柱两侧向下梳抹;每提捻一遍随后梳抹一遍。在操作时,所提皮肤多少和用力大小要适当,而且要直线向前,不可歪斜。
有以下情况者,应尽时就诊:
1.高热持续不退或发热3天以上。
2.有发热抽搐病史。
3.小儿精神萎靡。
4.伴头痛、恶心等症状者。
5.伴严重咳嗽或气喘者。
6.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原发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