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无论医疗有怎样的“移动”模式,不能忘记的是医疗的本质。如果有一天那些缺医少药的人因为“移动医疗”而有所改善,那会是“移动医疗”真正的价值。
这是一篇来自基层医生的日记,记录她跟随一群医生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州府驻地马尔康参加义诊的点点滴滴。当大家正热衷于探讨“移动医疗”的时候,说实话,写下这个题目时我还有些犹豫,因为这个非主流的内容可能不会引起阅读兴趣。
然而,无论医疗有怎样的“移动”模式,不能忘记的是医疗的本质。如果有一天那些缺医少药的人因为“移动医疗”而有所改善,那会是“移动医疗”真正的价值。
以下这份义诊医生名单原本没有出现在医生日记里,是我特别请作者补充的,这些普普通通的医生名字值得记录在这里:
承启中医馆长易振策、中医师陆超、中医师李川雄、中医师陈婕、中医萝卜会成都分会杨千栋、成都中医药大学学生陈瓞、妇幼保健院医生刘川宁、承启中医工作人员舒欧琼、刘梓伊。
马尔康县位于青藏高原南缘、四川盆地西北部,距离成都365公里,我们驱车八个小时到达县城。马尔康白湾乡2500多人,辖区属于国家水建站的规划淹没的地区,十几年来,这里的基础建设和医疗建设相对停滞,当地乡民平时看病都很难,留不住医务工作人员,医疗技术跟不上,缺医少药的程度让人难受。
我们的义诊得到了州卫生局的支持和协助,在我们到来之前,已经提前和乡上的干部联系,通知了乡民。一大早,在马尔康卫生局局长的带领下,我们从马尔康县城出发,飞速穿梭在川西的盘山公路中,一小时后到达了义诊所在地——马尔康白湾乡卫生院。
为什么总是一家几代簇拥着就医
“还好公路通了,最远的乡民来看病,坐车要四五十分钟,但是有些乡民为了节约,不愿意坐车,他们会走着来。山势险峻,道路崎岖,年纪比较大的藏民这样一走就是两三个小时”,卫生局长介绍说。
高原地区恶劣的地理气候环境造就出藏民们坚毅忍耐的特性,加上缺医少药,交通不便,很多时候,他们身体不舒服,能忍就忍,不会轻易到医院就诊,实在坚持不住了,才会来看病,而这时,病程长,病情严重,预后不好。
比如阑尾炎这样的常见病,在就医环境好的地方,多是单纯性阑尾炎,而藏民中,当送到有手术条件的医院,基本上都是化脓性阑尾炎。
在如此简陋的乡卫生院里面,往往得不到有效救治,要送到马尔康县医院,又要花一段时间。像我们有熟悉路况的人带领,驱车要一小时,对于与外界交流不多的藏民来说,耗时费力。而藏民看病有时候又语言不通,对于很多藏民家庭而言,看病是一个家庭的重大事件,他们多是一家几代人同时出动。这就是为什么在医院常常看到一大群穿着藏族服饰的藏民们簇拥在一起的原因。
因为州卫生局早早地通知了当地的村干部和村民,当我们到达时,穿着当地特色藏服的村民已经等候在那里。为了来看病,有些藏民从早上六点多就出发了,这是他们今天的重要事务。
没有超凡脱俗的心,留下来工作不容易
由于交通不便,资源匮乏,这里能消费的东西很少。一个小小的馒头都要一元钱一个,比成都的消费水平还要高。这里医务人员两千多块钱的工资,即使是加上按照海拔来算的高原补助六百块钱,合计也不到三千块钱。藏区的物价水平比省城还高,地比金贵,吃一碗米线近二十块钱。外面的医学生留下来工作,如果没有超凡脱俗的心,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哪怕是现在留下来的医务人员,她们同样期盼能出去工作。
白湾乡卫生院只有5个医务人员,一个执业医师,一个助理医生,其他是有证或无证的护士,院长是一个23岁的小姑娘。接待我们的医务人员都是二十多岁年轻的小姑娘,其中只有一个不是本地人,因为嫁到当地才留下来的。“这里留不住人,在前两天,刚刚走掉了一个本科生”局长介绍说。“能留下来的都是当地人。他们都是在州上卫校专科学习,只能看点肚子疼、感冒之类的小病,用一些便宜又能立竿见影的缓解症状的药。”
在狭小的B超诊疗室里,一台B超机静静地躺着,布满了灰尘。因为不会用,这台在现代医学里必备的设备,在这里算的上现代化的先进机器处于闲置状态。
藏民们自然地排队就医,不需要我们像在医院那样给患者排号
在喧嚣繁华的城市呆久了的人眼中,这里是人间仙境、世外桃源。一路走来,高原峡谷区,季风气候,植被稀少,山石险峻,村户散落在峡谷山塬,对于长期居住在这里的当地人来说,由环境而引发很多疾病,如关节炎、心脑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尿路感染等等。
我之前对这里一无所知,所有看到的只是浮光掠影。所谓的旅游资源可开发,是指境内有虫草、贝母、羌活、松茸、青杠菌、鹅蛋菌、黄丝菌等大量的野生菌、药材。而就在我们来之前的几天,为了挖羌活卖钱,几个藏民在突发的泥石流中遇难了,尸体被找到的时候,他们手里还拿着挖羌活的工具……
白湾乡卫生院就在政府行政办公区旁边,因为场地有限,行政办公区前的操场临时成了我们的诊疗场所。
得知我们是省城来的医生,免费义诊送药,穿着藏服的乡民们很兴奋,陆陆续续赶到卫生院来看病。他们很自然地排着队,秩序井然,不需要我们像在医院一样给病人排号,这让习惯了所谓建立规则和维护秩序的我们感到意外。
原定两个小时的义诊,在马尔康的艳阳下不断延时。医生们在持续升温的烈阳下为乡民们测血压、问诊、发药、针灸、推拿,汗流夹背,口干舌燥,我在旁边不停地递水,但他们连水也顾不上喝。
三个小时,两百多个人,对这个小小的卫生院来说像从未有过的盛宴,有个护士说,她来这里四五年了,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人来看病。来看病的藏民多数疾病复杂,有些病人属于慢性病中很严重的程度了,都还没有到医院去看过。一边是忍,一边是缺医少药的现状,让人心里沉沉的。
我们带来的几箱风寒感冒颗粒、艾叶、丹参粉、三七粉、淡豆豉等三百多份药品根本不能满足治病的需要,医生们只能开处方,把要做的检查也写在处方上,叮嘱他们赶紧到马尔康县城的医院去。虽然藏区有丰富的医药资源,但是医药保健知识对藏民来讲几乎空白。
义诊医生们在炎日下尽量多地给来看病的藏民们讲着日常保健知识,有些年纪大的藏民听不懂汉语,需要同行的家属做翻译,医生们就不断地重复,卫生院的工作人员也临时当起了翻译。
在高原的寒冷地区,他们普遍都有关节疼痛的问题。由于气温偏低,针灸、火罐应该在室内进行,无奈场地有限,部分病人被安排在阳光下针灸、拔火罐。
灵活的李川雄医生就地找来板凳一边给男性病人们取穴、针灸,一边讲解注意保暖、不要负重的保健知识。其实我们也清楚,只能提醒他们注意,现实条件下很难实现。
让人欣慰的是,中医在有些病症上立竿见影。有些病人针灸完之后说不痛了,有个老爷子,当李医生给他取了针,自我感觉相当好,在阳光下甩着肩膀,灵活的抡着手臂,那笑容如艳阳一般,特别可爱,我也跟着开心起来。
酷酷的陆超医生和可爱的陈瓞则留在卫生院忙碌地为女性藏民们针灸拔罐,平时闲置的B超诊断室被塞满了病人。阳光下,坐着一排拔火罐的患者,小朋友们则在卫生院的空地上笑着打闹着,清脆而童稚的声音唱着“免费送医,免费送医,卖小花卖小花”……
陈婕医生一早上都在测血压,两百多个病人,基本都是高血压,当测到收缩压在临界值(139mmHg时),她都会舒一口气,有些病人的血压高到一百七八,普遍都有头晕头痛的症状。像复杂因素引起的内科疾病,是不能单纯通过拔火罐、针灸来解决的,只能建议病人去医院。有些藏民看到之前被针灸起效的病人,还会不舍地追问,为什么不给我拔火罐,为什么不能针灸呢?
只能开一些活血化瘀的丹参、三七给病人,琼姐和舒健哥认真地给藏民们发药,细致地讲解着药物的用法,遇到语言不通的时候,到处找翻译,生怕藏民听不懂,用错了药。
擅长小儿用药的杨爸爸多给病人用温和的淡豆豉、三七粉,精进的杨爸爸说通过把脉,验证了胃部不适的病人基本上中焦的脉相亢进……
当我们准备离开时,还有藏民风尘仆仆地赶来,那期盼的眼神,被病痛折磨的无所适从的无助,让人无力拒绝。虽然当天下午要赶回成都,易老师还是下车为病人诊疗,发现疾病比较复杂,就留下病人的联系方式,准备回成都会诊后再开处方。
车子快启动时,藏民们用生涩的汉语反复说着谢谢,那感觉一如那天的暖阳……
【作者】洋艺夏,宁静访谈录的读者,医二代,基层医院妇产科麻醉实习医生。她说,“我不知道会在医学路上坚持走多远,但现在正享受迎接新生命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消息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
卫生信息化,或许你不了解他,但生活中却离不开他。预约挂号、诊间结算是卫生信息化,甚至只要与我们健康有关,利用信息化技术的服务都可以叫卫生信息化。他,让医生的工作更高效,让我们的生活更便利。关注我,带您一起走近卫生信息化。
—文章不错,如何分享?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发送给朋友
—如何关注?
●搜索公众号→“浙江卫生信息人”添加关注
●查找微信号:zj-wsxxr
●也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发现→扫一扫→让您的摄像头对准二维码,二维码为:
—还不尽兴?想了解更多?
●点击右上角→查看官方账号,选择『查看历史消息』即可查看往期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