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肉鸡的生物学特性与科学饲养管理



       肉鸡具有家禽的共同生物学特性。近百年来,由于人们的不断培育和改善其环境条件,尤其是近几十年来,随着现代遗传育种、良种选育、科学配料、营养调控、电子物理等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生产性能大大提高。

  熟悉肉鸡的生物学特性,可以帮助养殖场(户)为肉鸡提供更好的饲养管理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肉鸡的生产潜力,提高饲养效益。

一、代谢旺盛,生产周期较短

  肉鸡生长迅速,代谢旺盛,生产周期较短,一般成年鸡的体温可达41.5℃,脉搏可达 200~350次/min。 因此,肉鸡的基础代谢高于其它动物,生长发育迅速、成熟较早、生产周期较短。

  肉用仔鸡公母混群饲养,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从出壳体重 40g 左右,一般2周龄可达0.5kg,4周龄可达1.65kg,6周龄可达2.88kg,7~8 周龄达到3.2~3.6kg,约为出壳体重的70~85 倍,料重比仅为2.1∶1左右。 6周龄体重世界最高记录达 3000g以上,大群测试世界记录为2960g。公母鸡分群一条龙大群饲养,公鸡一般2周龄体重可达0.65kg,4周龄可达 1.85kg,6周龄可达3.45kg,最高记录为3.65kg。 生长速度之快,饲料报酬之高,其他畜禽无法比拟。一般2个月左右就可完成一个生产周期,具有饲养周期短,资金周转快等优点。

二、性情温驯,饲养方式多样

  肉鸡性情温驯,目前饲养方式大多采用规模平养、合群笼养等方式。

  1、规模平养

  厚垫料平养 在经严格消毒的鸡舍地面上,铺设 5 ~ 10 cm 厚垫料,出栏后一次清除垫草和粪污,肉鸡的整个生长期全在垫料上活动的饲养方式。采用厚垫料平养方式,要求垫料柔软、干燥、吸水性强、不易板结、不发霉、无污染。 饲养过程中,应视具体情况随时松动板结垫料,清除湿垫料,补充新垫料。

  厚垫料平养方式的主要优点:一是简便易行,设备投资少,利于农作物废弃物再利用和粪污资源化利用。 二是垫料吸潮、消纳粪便等污染物,有利于改善鸡舍环境。 三是垫料松软,可减少肉鸡腿病和胸囊肿等疾病发生,提高产品质量。 其主要缺点:一是优质垫料如稻壳、锯末等需求量大,成本较高,且不同地区的供应状况不同,很难在全国普遍推广。 二 是虽然垫料对废弃物有一定的消纳能力,但鸡群与垫料、粪便等直接接触,如果操作管理不当,容易发生球虫病等疾病。

  离地网上平养 网床由网底、网架、网围组成,网高 80~100cm,网底可用塑料制成,要求平整光滑,有弹性,耐腐蚀。 网架要求坚固,耐腐蚀;网围要求与网床垂直,高 50~60cm。

离地网上平养方式的主要优点:一是网床饲养为自动清粪提供了条件,减少了鸡粪在舍内发酵所产生的有害气体排放,从根本上改善了鸡舍环境条件。 二是网上平养使肉鸡离开地面,减少了与粪污的接触,降低了球虫病等疫病的发生几率,有助于减少药物投放,提高产品安全水平。 其主要缺点:相比地面厚垫料饲养模式,尽管节省了购置垫料的费用,但需购置网床设备,一次性设备投资较大。

  2、合群笼养

  现代化养鸡 (规模化标准化饲养),鸡的群居性较强,在高密度的笼养条件下仍能表现出较高的生产性能。 另外,鸡的粪便、尿液比较浓稠,饮水少而又不渗漏,给机械化饲养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尤其是鸡的体型较小,每 m2 笼底面积可养肉鸡25只左右。 所以在畜禽养殖业中,工厂化饲养程度最高的是养鸡业。

  高密度笼养 肉鸡从育雏到出栏一直在笼内高密度饲养。 肉鸡笼养本身有增加饲养密度,减少球虫病发生,提高劳动效率,便于公母分群饲养等优点。 便于实施喂料、饮水、清粪等自动化操作,劳动效率提高。 尤其是层叠式笼养还能实现肉鸡出栏的自动化操作。 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不仅可解决肉鸡生产劳动力不足的现实问题,还可降低工作人员进出鸡舍带来的生物安全风险,对提高养殖水平和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化笼养 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笼养肉鸡是以现代工业装备养鸡业,以现代科技武装养鸡业,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养鸡业。 其基本特征是科学化、集约化、商品化、市场化;基本特点是高产、优质、低耗、高效;基本要求是专业化、一体化、现代化。 目前,我国养鸡业正向着这方面努力,有许多养殖企业创出了经验,做出了巨大贡献。

  肉鸡笼养方式的主要优点:一是饲养密度较大,节约土地资源。 二是饲养密度的增加,可以充分利用鸡群自身产热维持鸡舍温度,环境控制所需的能源等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三是便于提升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实现“人管设备、设备养鸡”,饲养管理人员只需管理设备的正常运行,劳动效率显著提高。其主要缺点:一是一次性设备投资较大。 二是饲养管理人员素质要求较高。

三、科学选址,精心饲养管理

  肉鸡的视觉十分灵敏,一切进入视野的不正常因素,如光照、异常颜色等均可引起警觉信号,严重时可能发生“惊群”;鸡的听觉则不如哺乳动物,但突如其来的噪声也可引起鸡群惊恐不安;此外鸡体水分的蒸发与热能的调节主要靠呼吸作用来实现,因此对外界环境变化比较敏感。所以科学选址(一)、鸡场应选择在地势较高、通风良好,干燥、无污染的地方。要求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电源充足,离公路、河流、村镇(居民区)、工厂、学校和其他畜禽场500m以外,距畜禽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1500m以上。(二)、种鸡场、孵化场和商品(肉、蛋)鸡场及育雏、育成车间(场)必须严格分开,相距500m以上。各类鸡场的鸡舍间距应在50m以上。(三)、鸡场应远离铁路、交通要道、车辆来往频繁的地方,距离500m以上,与主要交通干线最好相距5km以上,与次级公路相距100-200m。(四)、鸡场应远离重工业工厂和化工厂,以免排放的废水、废气污染,危害鸡群健康和产品质量。(五)、鸡场场地要科学规划。 污水处理最好能结合农田灌溉和养殖业的综合利用,进行生物循环,以免造成公害。

  环境控制 肉鸡生产的基础是稳定的生产环境。肉鸡虽然生长很快,但比较娇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抗病力较弱。因此,管理工作必须以维持适宜环境为中心,采取必要的环境控制措施。

 (一)、温度。肉雏鸡所需的适宜温度要比蛋雏鸡高1~2℃,肉雏鸡达到正常体温的时间也比蛋雏鸡晚1周左右。肉鸡不耐热,尤其是夏季高温时节容易中暑死亡。雏鸡扎堆,严重时易引起挤压窒息,这是育雏温度偏低的重要信号;雏鸡远离热源,饮水增加,则是育雏温度过高的信号。

 (二)、湿度。肉雏饲养的前1~2周应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雏鸡脱水则多表现为身体干瘪,饮水量增加,死亡率较高,这是育雏环境干燥的重要信号。育雏前期过于干燥,雏鸡饮水过多,也会影响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饲养后期则应保持较低的湿度。一般10日龄前因舍温较高、干燥,雏鸡饮水量及采食量很小,故应适当进行地面洒水或用加湿器补湿,将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 随着雏鸡日龄增加,饮水量、采食量增加,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0% ~ 60%。 14~40日龄是球虫病多发期,所以应注意保持舍内干燥,防止球虫病发生.

 (三)、通风。在保持鸡舍适宜温度的同时,良好的通风极为重要。肉鸡生长迅速,需氧量较高。如饲养早期通风换气不良,就可能增加腹水症的发病率。良好的通风管理可以排出舍内水气、氨气及多余的热量,为鸡群提供新鲜空气。

 (四)、光照。 光照对肉鸡的生长和健康影响很大,目的是方便采食和休息。 一般1~3日龄雏鸡应每日光照23h,4~5日龄为20h,6~7日龄为15~16h,随后每周光照时间减少20~30min,直至最后每日维持光照时间8~9h。

 (五)、密度。 饲养密度是否适宜,主要看能否始终维持鸡舍内适宜的生活环境。 一般应按季节和体重来增减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过大,则会影响肉鸡休息和采食,导致环境恶化,生长缓慢,疾病增多,死亡率增加。 尤其是冬季地面平养,易多发呼吸道疾病,一般情况下不宜增加饲养密度。

四、科学配料,提供优质饲料

  肉鸡因口腔无咀嚼作用且大肠较短,除盲肠可以消化少量纤维素外,其他部位的消化道不能消化纤维素。 所以,饲养肉鸡必须采用高能高蛋白的全价配合饲料。 没有充足的营养,肉鸡就不可能充分发挥其生长潜力,如果饲料供应略有疏漏,即可能严重影响肉鸡生产。

  肉鸡生长较快,容易暴露出饲料中某些营养素的不足或缺乏。 营养物质的缺乏不仅可明显影响肉鸡生长,还可明显影响肉鸡的体质和抗病能力,严重时则会出现多种营养缺乏症。

  饲料原料质量的不稳定,或某些毒素混入,饲料存放不当、使用不当、霉变等都有可能影响肉鸡的饲养效果,必须引起养殖场(户)的重视。

五、预防为主,科学防控疫病

  疾病是养鸡生产的大敌,尤其是传染病传播速度快,治疗难度大,继发感染机会多,死亡率高,可严重影响肉鸡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

  完善的疫病防控措施,是成功饲养肉鸡的基本保障。 肉鸡的抗病能力较弱,鸡群一旦发病就很难控制,即会带来严重损失。 所以必须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科学制定完善的疫病防控措施,在消毒、隔离、免疫、用药、环境控制等多方面采取综合防控措施,以减少疫病的发生几率。 ,养鸡业必须控制环境变化,尽量减少鸡群应激。


招聘信息:本公司现招聘辽宁省业务人员5名;山东省业务人员5名;有市场运作经验者优先。(本信息常年有效)联系人:高女士 联系电话:13700317038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