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2时17分,迎来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清明。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
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清明时节,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踏青的大好时节。
一候桐始华:此时桐树开始开花。
二候田鼠化为鴽: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喜爱阳气的鴽鸟开始出来活动。田鼠为至阴之物,鴽鸟为至阳之物。田鼠化为鴽,意指阴气潜藏而阳气渐盛。
三候虹始见:虹为阴阳交会之气,纯阴纯阳则无,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则虹见。
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来锻炼身体。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
放风筝
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青团
青团又称清明饼、棉菜馍糍、茨壳粿、清明粑、艾糍、暖菇包等等。青色,用雀麦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或者莲蓉,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
螺蛳
民间向来有“清明螺,肥似鹅”的说法。每到清明前后人们就下河塘摸盆螺蛳,然后夹去尾端,放点葱姜辣椒煮熟,肥美的螺蛳也能抵得上鹅肉的鲜美
粽子
在浙江一带,清明节家家裹粽子,可作上坟的祭品,也可做踏青带的干粮。
吃:
多吃“柔肝”的食物
清明时节应多吃“柔肝”的食物,饮食宜温,以清补为主。如荠菜、山药、菠菜、韭菜、银耳、大枣等。
多吃“祛湿”的食物
由于清明雨多湿气较重,在饮食上要注意选择一些温胃祛湿的食物,如白菜、萝卜、芋头等。
慎吃“生发”的食物
清明正值肝阳上升时节,故不宜进食竹笋、咸菜、鸡、海鱼等“发物”。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
住:
春天重在生发,不能总睡觉来阻碍身体气机的生发,应从起卧时间上做起,尽量做到夜卧早起。
当然,这里说的晚睡,并不是让人熬夜,早起也非“起得比鸡早”,而是相对于冬天的早睡晚起而言,适当地晚睡早起能让人神清气爽。
早晨7点—9点是辰时,胃经最旺,可以在此时起床并进食。
行:
清明养生重点在养阳,关键是要多“动”,切忌“静”,不可闭门不出,更不可坐卧太久。老人春练不要太早,应在太阳升起后。
另外,外出踏青,“动”宜适度。心脏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等病人,不要逞强登山。
防病:
皮肤病
春季里,人们喜欢外出踏青,容易患上呼吸道疾,如荨麻疹、花粉过敏症。另外,还有不少人对春天阳光中的紫外线过敏,主要表现为脱屑、瘙痒、干痛等症状,有些女性的脸上还会出现红斑、丘疹,或表现为雀斑增多和黄褐斑加重等。
呼吸道传染病
春季天气多变,会直接影响呼吸道粘膜的防御功能,全身的抗病能力也会下降,是流感、腮腺炎、猩红热等的高发时节。
心脑血管病
春天的气温仍然较低,而一天中气温的变化幅度又大,所以要注意预防中风和心肌梗塞。每年的3-4月份是心肌梗塞病的高峰期之一。
关节病
春季的空气湿度比较大,关节痛和风湿病变的症状就会加剧。关节病的特点是反复性比较大,症状的轻重常常与天气的阴晴变化相对应。
精神病
当暖流性的春风吹来时,精神分裂症、情感性和更年期精神病患者无法入睡的情况显著增加,情绪变化、行为异常、躁动不安和吵架摔东西的比例也比寒冷时多10%左右,精神病人的自虐和自杀也常常发生在春季里。
【免责:本平台部分文章改编自网络及其他公众平台,重在分享信息,版权原作者所有】
编辑:高伟珊 责任编辑:韩力
投稿邮箱:jilin12320@163.com
联系电话:0431-12320
来源:健康吉林1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