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北京
☆目的
观察蒲元和胃胶囊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 H. pylori )阴性慢性胃炎伴胃窦糜烂患者前后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
☆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 将H. pylori阴性糜烂性胃窦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其中治疗组30例患者给予蒲元和胃胶囊及与替普瑞酮相同的安慰剂治疗, 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蒲元和胃胶囊和替普瑞酮; 疗程为4 wk,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以免疫组织化学进行胃黏膜EGF及MVD表达水平比较.
☆
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中糜烂处胃黏膜EGF阳性表达率治疗前(20.0% vs16.7%)、治疗后(56.7% vs 4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糜烂旁处治疗前(10.0% vs 13.3%)、治疗后(26.7% v s 16.7%)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对照组中糜烂处胃黏膜MVD表达水平治疗前(36.83个/HP±9.36个/HP vs 39.90个/HP±9.03个/HP)及治疗后(50.07个/HP±18.35个/HP vs 48.93个/HP±14.59个/HP)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组、对照组中糜烂旁处胃黏膜MVD表达水平治疗前(25.37个/HP±6.11个/HP vs 25.87个/HP±6.12个/HP)及治疗后(28.30个/HP±6.23个/HP vs 28.77个/HP±5.70个/HP)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在EGF、MVD表达水平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蒲元和胃胶囊能够上调糜烂性胃窦炎 MVD及EGF的表达水平, 这可能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之一.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参照2012-1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 随机选择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3-11/2014-11消化内科门诊收治的符合慢性胃炎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 (1)慢性胃炎并胃窦多处糜烂患者: 糜烂最大径线0.5-1.0 cm, 糜烂面个数3-10个; (2)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 H. pylori )阴性者; (3)男女不限, 年龄30-70岁.
排除标准: (1)消化系统及腹部手术患者; (2)治疗前4 wk及疗程结束前服用其他治疗胃病的药物及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者; (3)有其他伴发病者; (4)对研究用药物过敏或有不良反应者.
蒲元和胃胶囊, 青岛华仁太医药业有限公司, 0.25 g/粒; 替普瑞酮, 卫材药业有限公司制造, 50 mg/片. 胃镜主机为奥林巴斯CV-260SL和内镜GIF-H260.
1.2方法
1.2.1治疗
治疗组患者予以蒲元和胃胶囊1.0 g tid 及与替普瑞酮剂型相同的安慰剂1片tid , 于饭后半小时口服. 对照组患者口服蒲元和胃胶囊1.0 g tid及替普瑞酮50 mg tid, 服用方法同治疗组. 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 wk, 治疗前和治疗结束1 wk内分别行胃镜检查. 治疗前后进行胃黏膜MVD、EGF表达水平比较.
1.2.2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1)标本及处理: 胃镜检查时采用定标活检分别获取两组患者胃黏膜糜烂处组织4块, 另距离糜烂边缘3 cm以上非糜烂性胃窦黏膜4块. 治疗后复查时由同一内镜检查者分别于定标处再各取4块标本. 所取标本立即固定于40 g/L甲醛溶液, 石蜡包埋备用;
(2)检测: 组织蜡块4 m厚连续切片, 切片采用PV6000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操作方法及步骤严格依据试剂盒说明进行, 并以PBS代替一抗做阴性对照. 所有切片由同一位操作经验丰富的病理科医师于同一实验室中进行;
(3)免疫组织化学评价:以细胞染色范围及程度作为EGF评分依据:染色范围: 以阳性细胞着色范围为标准, 无着色为0分, 着色面积<1/3计1分, 1/3-2/3计2分, >2/3计3分. 染色程度: 无染计0分, 浅染色计1分, 深染色计2分, 两项评分之和≥3分为阳性, <3分为阴性. 以CD34作为检测标记;
(4)MVD评判标准: 按照Weidner等校正方法, 任何被抗体染色的单个内皮细胞或细胞团, 不管是否形成管腔, 只要与周围的微血管或其他组织界限清楚, 都认为是1个可计数的微血管。 每张切片先在低倍镜(100倍)视野下选出血管最丰富的区域, 然后在高倍镜(400倍)视野下计数5个视野的微血管数, 取其平均值.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处理, 治疗组及对照组MVD、EGF
阳性表达率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 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各组中EGF的表达
治疗组及对照组中糜烂处胃黏膜EGF阳性表达率治疗前分别为20.0% vs 16.7%(P 0.007), 治疗后分别为56.7% vs 46.7%(P = 0.02)(表1, P <0.05).
治疗组及对照组糜烂旁处胃黏膜EGF阳性表达率治疗前10.0% vs 13.3%(P = 0.125), 治疗后26.7% vs 16.7%(P= 0.74)(P<0.05).
2.2
MVD的表达
对治疗组和对照组中糜烂处胃黏膜MVD上调作用明显, 各组治疗后MVD较治疗前升高幅度大(图2), 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表2). 对治疗组和对照组中糜烂旁胃黏膜MVD有不同程度的上调作用, 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3讨论
1、EGF是由5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小分子多肽类生长因子。EGF能刺激上皮细胞的RNA、DNA和蛋白质合成, 促使黏膜上皮的增生EGF可以促进巯基化合物、前列腺素E的生成来增加胃黏膜血供, 在防御中起重要作用。
2、MVD是显示血管形成活性的重要指标,他反映了组织中血液灌注的情况。
文章出处: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8,23(24):3860-3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