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
腿疼、关节疼痛等症状不能完全诊断患有痛风病,患者必须去正规医院做血液中尿酸的测定,即必须有生化指标支持。另外,单纯的高尿酸血症不能诊断痛风,必须是高尿酸血症伴随症状出现,比如脚疼、关节疼才能被诊断为痛风。
另外,由于酒精会减少尿酸的排出,大量饮用酒精也容易促发高尿酸血症。相对于红酒、白酒,啤酒中含有嘌呤较多,大量饮用啤酒不仅会导致嘌呤的过多摄入,同时会减少尿酸的排出。同时,还应特别注意避免大量摄入促进内源性尿酸生成的高果糖食物,如大量饮用果汁甜饮料、大量进食水果(每日1000克以上)、大量服用蜂蜜等。
营养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减少外源性和内源性的尿酸生成,促进体内尿酸的排泄。目前已知限制膳食不仅可限制外源性嘌呤的摄入,而且可减少内源性嘌呤的生成,从而使血尿酸下降,对痛风的各个阶段、各种病变均有辅助防治作用。
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应相结合,营养治疗的目的是尽快终止急性症状,预防急性关节炎的复发;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或逆转并发症,阻止或逆转伴发病。因此,治疗上一方面控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另一方面促使尿酸排泄增加,调节饮食,防止过胖,控制高尿酸血症。
(1)限制总能量,达到并保持理想体重:总能量根据病人理想体重按休息状态计算,通常每天不超过每公斤体重25~30千卡。肥胖者应限制总能量的摄人,对超重患者可在原每日摄入总能量的基础上减少10 ~15%,使体重逐渐降至理想体重范围。但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渐减少,不可操之过急,否则能量减少过快,因过度饥饿易造成体内酮体升高,酮体与尿酸相竞排出,抑制尿酸从肾小管排泄而使尿酸的排出减少,能促进痛风的急性发作。
(2)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蛋白质应占总能量的10%~15%。摄入过多蛋白质也可促使体内产生过多的内源性尿酸,因此蛋白质供给量应限制在每天每公斤体重1克,急性痛风发作时,蛋白质可按每天每公斤体重0.8克供给。以植物蛋白为主,动物蛋白可选用牛奶、奶酪和鸡蛋,因为它们既是富含必需氨基酸的优质蛋白,能够提供组织代谢不断更新的需要,又含嘌呤甚少。但酸奶因含乳酸较多,对痛风病人不利,故不宜饮用。
(3)适量的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应占总能量的60%-65%。这样可减少脂肪分解产生酮体,有利于尿酸盐排出。但应尽量减少蔗糖或甜菜糖,因为它们分解代谢后一半成为果糖,而果糖能增加尿酸生成(通过ATP分解加速途径)。蜂蜜含果糖较高,故不宜食用。每日水果摄入量一般为300-400克。不宜大量饮用果汁等甜饮料。
(4)限制脂肪摄入量:由于脂肪氧化产生能量约为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2倍,为降低病人体重,无疑应该限制脂肪的摄入量。加之痛风病人常常合并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脂肪肝、胆结石等,也需要低脂肪膳食。一般控制在每日40~50克。因脂肪有阻碍肾脏排泄尿酸的作用,在痛风急性发作期更应加以限制。故应选用含脂肪少的动物性食物,选用植物油而不用动物油,并采用油少的烹调方法。
(5)禁忌酒类: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它可诱发糖异生障碍,导致体内乳酸和酮体积聚,乳酸和酮体中g一羟丁酸能竞争性抑制尿酸的排出,故一次过量饮酒可使血尿酸增高,诱使痛风发作。经常饮酒,加速嘌呤(ATP分解加速途径)合成,使血和尿尿酸增加,因而导致高尿酸血症和尿酸排泄增多。有时一次过量饮酒,特别是同时伴高嘌呤、高脂肪的盛餐,可引起急性痛风的发作,因此应禁酒类。
(6)多饮水:如果病人心肺功能正常,应保持每天的尿量在2000毫升左右,以促进尿酸的排出。伴有肾结石者最好每天尿量能达到3000毫升。痛风性肾病致肾功能不全时应根据病情适当限制水的摄人量。因此,一般病人每天液体的摄入总量应达到2500到3000毫升。应选用白开水、茶水、矿泉水、果汁为饮料,而浓茶水、咖啡、可可等饮料虽不使体内尿酸产生增加,也不在痛风石里沉积,但有兴奋植物神经系统的作用,可能会引起痛风发作,故应尽量避免使用。为了防止夜间尿浓缩,可在睡前或半夜适当饮水。
(7)注意食品烹调方法:合理的烹调方法可以减少食物中嘌呤的含量,如将肉类食物先煮,弃汤后再行烹调。此外,辣椒、胡椒、花椒、芥末、生姜等调料均能兴奋植物神经,诱使痛风急性发作,因此应尽量避免使用。
来源:湖北疾控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