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末,罗氏制药首款针对黑色素瘤的口服靶向药佐博伏在中国正式上市。
7月20日,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公告,罗氏制药4款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厄洛替尼被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
可以说,罗氏制药7月份的下半月,比罗子君的前半生更为精彩。
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周虹接受新浪医药专访时表示,佐博伏能够提前两年在中国上市,包括众多创新的靶向药物进入医保目录,和政府推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速新药审批的政策密切相关。
周虹称,随着更多的肿瘤靶向药物在中国上市,并进入医保目录,中国的肿瘤治疗或将走向‘全面靶向’的新高度。
上海罗氏制药总经理周虹
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最新数字显示,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70.59/10万,死亡率为163.83/10万,俨然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冷血杀手’。而在这其中,黑色素瘤更是被称为恐怖的“癌中之王”。
它是一种恶性肿瘤,也是一种罕见病,以死亡率高、转移率高、治疗难度高著称。而在佐博伏上市之前,黑色素瘤的治疗手段除了手术之外,仅有化疗,但都已达到了疗效瓶颈。
周虹表示,国内外的指南和相关诊疗规范虽早已明确肿瘤靶向药物治疗方案,但一方面靶向新药不能及时在中国上市,另一面这些药物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过高的价格也使常人无法负担,极大限制了患者进行规范有效的治疗。
目前,国家推出了一系列医改措施,在提高药品可及性方面作出巨大的努力,加速创新药上市,提高仿制药质量。比如,2017年5月11日发布的《关于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加快新药医疗器械上市审评审批的相关政策》,鼓励新药和医疗器械加快上市。
“这令人感到兴奋,也使我对更多的创新药物在中国上市充满了信心。”周虹说,这与罗氏制药一直秉承的“先患者之需而行”使命努力的方向是一样的,积极推动佐博伏的上市,以及创新药物进入医保目录也正是基于此。
在谈话中,我们谈到像黑色素瘤这样的罕见病,由于患者的绝对数量不多,并不会带来极大的营收。对此,周虹认为:“虽然黑色素瘤发病率低,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应该放弃努力,罗氏对于治疗疾病的创新药一直都是积极推动的。”
虽然在新的医保目录中已有4款创新药进入,但周虹表示这对罗氏来说是激励更是责任,“这样不但可以减轻患者负担,更可以让每个患者都有机会得到规范治疗。我们会继续努力配合,让像黑色素瘤这样的罕见病药物也能纳入医保,在药物的可及性方面加强建设,惠及更多的中国患者。”
这不仅是靶向药物进入医保目录后的使命,也是创新药物进入中国市场后的使命。据周虹透露,罗氏将通过“四个更”来提高药物可及性:
一是更深的渗透。目前,罗氏靶向药赫赛汀的渗透力已经做的比较好了,但是它的靶向治疗率还是不到50%,也就是说在HER-2阳性检测后的乳腺癌的患者里面,只有不到50%的患者在接受标准化治疗,这还差得远。“希望通过医保,让更多医生、患者知晓标准化治疗的益处,提高患者的可支付能力。”
二是更规范的疗程。中国的疗程还存在着不规范现象,有的时候患者觉得用药几次好了就不再用了,其实这是很大的错误。必须有正规的疗程才可以获益。希望通过企业、专家以及媒体,加强患者的教育,传达规范化治疗的理念。
三是更广的覆盖。不止医保突破是一件大事,还有分级诊疗的政策。那么,农村的患者怎么知道呢?“我们的目标不是每个城市每个乡村有我们的医药信息顾问,而是每个患者不管他在哪里,都有渠道知道这个药,可以获得这个药,不管是医联体跟小医院和大医院的合作,还是名医下基层,还是通过互联网,都可以让患者获得标准化的治疗。”
四是更快的上市。“任何一个产品过了专利期之后都会面临大量仿制品的竞争,要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有更多的创新产品早日上市,满足患者的未尽之需。”
周虹表示,罗氏在全球创新药物产品线中,针对黑色素瘤治疗的还有MEK抑制剂(Cobimetinib)和PD-L1单克隆抗体(Atezolizumab),也在加速引进中。罗氏希望能将更多创新的药物带给中国患者。
近年,政府层面针对医药体制改革出台了很多政策,在周虹看来,中国经济正在向“新常态”过渡,“我们注意到为实现‘十三五’规划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中国政府所付出的努力和令人欣喜的变化。”
“作为全球肿瘤治疗领域的领导者,罗氏在中国的战略目标与国家的大方向是高度一致的。”周虹表示,罗氏在中国一直与政府、医疗机构、患者组织以及社会各界,在疾病认知、精准检测、规范化治疗、以及完善药品可及性等方面展开合作,以改善中国癌症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据了解,在大型跨国药企中,罗氏率先在中国建成了包括研究、开发、生产、营销等环节在内的完整医药价值产业链。但她坦言,随着医药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强,罗氏制药如何部署全方位的市场战略,在中国地区保持发展优势是个大问题。
目前,“罗氏希望建立更加完整的价值产业链,惠及更多中国患者。”周虹称,这个战略体现在:
一方面,对于中国市场持续的投入与承诺。早在1926年,罗氏就进入了中国市场,当时的业务主要集中在药品销售。1994年,罗氏正式落户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自此迈出了布局中国市场的第一步。2004年,罗氏率先设立了在发展中国家的第一个研发中心,这也是跨国制药公司在上海独资建立的第一个研发中心。
一方面,持续的创新研发投入。“罗氏集团每年的研发投入约占总收入的20%,这是很高的一个比例。”
罗氏开拓中国市场二十几年来,一直持续投资中国,“公司的目标是将上海建设成为继全球总部巴塞尔和美国旧金山之后的第三大全球战略中心。目前在建的上海罗氏创新中心是这个战略的重要一步,创新中心将推动罗氏和本地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同时促进整个中国制药产业的研发和创新。”周虹表示,目前创新中心正在进行乙肝药物研发,有几个药已进入一期研究,希望不久的将来,这些药物,可以在中国进行临床试验,并能在全球上市。
采访中,在谈及怎么样快速让创新药进入中国的时候,周虹告诉我们她希望有一天创新药跟美国同步上市不再是梦想。“很多人听了我的这个想法会取笑说不懂国情,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我觉得现在就快了!”。
周虹透露,在中国她有三个梦想:
第一个梦,创新药在中国同步上市,患者第一时间用上新药。“我对让中国患者第一时间用上新药充满了信心。当然,这期间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做。”
第二个梦,实现中国创造,研发出惠及全球患者的药品。“我们已经做到了中国制造,目前,罗氏在中国生产的经典免疫抑制剂晓悉和口服化疗药物希罗达已经可以出口到国外,供应全球。我希望能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可以研发出更多可以惠及全球患者的药品,实现在中国研发的药物,在中国进行临床试验,并在全球上市。”
第三个梦,中国人才的国际化。“我希望我们不仅给本土打造人才,也希望本土的人才能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如今,这些梦正在实现的路上向着人们走来。
近处有谁在吟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相 关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