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立秋季,谨防疾病“秋后算账”

 


立秋季,谨防疾病秋后算账

      立秋是24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到立秋节气,气温开始下降、天气逐渐凉爽,古有谚语说:“立秋之日凉风至”。但随着地球气候逐年恶化,夏季空调使用率逐年提升,经过长期高温袭击的人们,夏日暑气尚未全消,湿气仍旧偏盛,此时人们的身体常常处于暑湿郁遏肌表的状态。这种状态的人体免疫力已经下降,再加上季节交替之时病菌滋生,各类“秋季病”开始“骚扰”人们。

     从气象学上秋季的标准是以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气温在22摄氏度以下,才算入秋,况且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以后呢。尤其在我们南方,此时还是夏暑余威尚盛,雨水仍多。因而在中医称立秋至秋分为“长夏”。在南方,此时应是长夏暑湿日,即为民间盛传的“秋老虎”。此季节,  人体将多发与暑湿相关性较大的关节炎胃病腹泻皮肤病气管炎泌尿系感染等疾病。此时应注意,夜里不要受凉,尽量少用空调和电扇,注意冷暖变化,以防疾病“秋后算账”。

     从中医角度来说,暑湿是暑兼湿邪所致,初起身热、头痛身重、口渴、脘痞等卫分暑湿郁遏肌表的证候表现多见。夏日往往因为贪凉饮冷已经伤及脾胃,入秋湿气加重更易伤脾,故而稍有不慎即多发胃病、泄泻;内湿流注关节合于外湿侵犯,故多发关节炎暑湿侵袭肌肤即发湿疹等皮肤病;湿热下注即易发生尿路感染。所以立秋时节,老年人户外运动时尤其应该注意避免“秋老虎”为害,饮食上增加健脾利湿之品。

     而西医临川则归纳以下三种有代表性高发病,提醒市民早防御、早诊断、早治疗。

一、儿童高热腹泻

  秋季是感染性疾病的高发期,孩子往往会出现发烧症状,有时还会出现脸色苍白、情绪不稳定、恶心呕吐、腹泻等其他异常表现。

  由于宝宝个体存在些许差异,发热的表现也会有很大的不同,用手触膜四肢及额头往往会误认为孩子不发烧,最好以触摸胸腹部感觉为准。有时孩子可能因感冒而发高烧,可手足摸上去却感觉冰冷,直到体温逐渐下降以后,手足皮肤才又慢慢热起来。这是一种假冷真热现象,3岁以下婴幼儿尤为多见。

  假冷真热的原因主要是小儿、特别是婴幼儿的四肢血量少于内脏,由于供血不足,四肢本身就较成年人容易发凉。不少家长不了解这种情况,一发现小儿四肢发凉,就误认为孩子受寒怕冷,马上用厚衣棉被将孩子紧紧包裹起来,结果小儿的体热得不到及时散发,体温越升越高,甚至发生高热惊厥或“中暑”现象。如果孩子有感冒发热症状,应及时服用柴胡滴丸等药品。柴胡滴丸能迅速退烧,由于是滴丸剂型,药物可经口腔粘膜直接吸收,无首过消除,能快速起效,且服用及携带均较方便。

     另外,对于初秋夜晚多习惯不盖被子,太过贪凉导致的腹泻、头重等,一旦孩子出现腹泻,要注意在家多喂温开水或淡盐水进行补液、以防严重脱水,饮食宜清淡、少食多餐。高热、腹泻严重者及时送往医院住院治疗。

     专家提醒,初秋之际,千万注意不要贪凉,不要猛吹空调,在树荫下、水亭中、阳台上乘凉时间不宜过长,睡眠时不要开电扇对吹。专家还建议应多喝些生姜红糖水,千万不要快速饮进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以免雪上加霜。

二、咽喉炎

  立秋了,年轻人成了咽喉炎发作的主力军,大多是受凉引起的咽部红肿。咽炎、喉炎多发与天气变化有关。秋天空气变得干燥,温度也逐渐降低。如果出现明显的咽部不适,应该注意多喝温热水,多吃些滋阴润喉之品,如百合、银耳、黑木耳、梨等,平时用嗓较多的人更要保护好嗓子,尽量减少说话。另外,秋天容易上火,建议容易上火的人少吃辛辣食物,以免刺激嗓子影响健康。

     如果出现咽喉肿痛的现象,可以及时服用一些清热解毒类的中药,比如穿心莲等。

三、关节炎

  不少中年人最近常觉得关节疼。为什么夏天对着空调吹一点事儿都没有,而夏天一过,这电风扇就能把骨头吹疼?这是因为夏季人体出汗多,肌肉毛孔疏松,吹空调时间过长,寒气都集中在腿上,秋天一到,不通则痛,就会出现关节肿胀、疼痛的症状,严重者连走路都会觉得不舒服。这时要尽量避免邪风入侵,多用活血通络的中药外敷或内服。         

立秋“贴秋膘”应忌过燥过腻食物


     中医养生认为,秋季燥邪当令,肺为娇脏,与秋季燥气相通,容易感受燥之邪。许多慢性呼吸道疾病往往从秋季开始复发或逐渐加重。所以,秋令饮食养生应忌过燥的食物,少吃辣椒、葱、姜、蒜及煎炸类等辛辣燥烈的食物,多吃胡萝卜、豆浆、柑橘、甘蔗、萝卜、银耳等润肺清肺的食物。同时每至立秋,受“贴秋膘”等习俗的影响,人们往往放纵食欲、大吃大喝,这样容易导致脾胃受伤,加重“湿气类”疾病。杨戈认为,此时人们应适当吃些促进脾胃功能恢复的食物,如芡实、山药等。

一.调理脾胃

     立秋后经过苦夏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往往很虚,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调理脾胃应该侧重于清热、利湿、健脾,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

     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寒。因此,在选择食物时,不宜过于寒凉,如西瓜、梨、黄瓜等,要少吃。

二.着重养阴补虚

       秋补可不能乱补,只有了解自己的体质才好对症进补。

      如果呼吸浅短,声音低微,神倦懒言,动则汗出,食欲减少,舌质淡就属于气虚体质。用黄芪、党参、西洋参沏水喝,或者做粥喝是最简单的方式。

     如果面色苍白,口唇淡白,夜热盗汗,肌肤枯涩,舌淡红无苔就属于血虚体质。可以用当归、红枣、何首乌、桑椹做粥,在炖鸡汤、炖肉时也可以加点。

     如果颧面潮红,口燥咽干,盗汗,尿少而赤,大便秘结,舌红少苔就是阴虚的体质。可以用麦冬、五味子、山药、百合等,熬粥的时候可以放几味。

温馨提醒:

     立秋时节,秋高气爽。如果晚上早一点睡,就可以聚敛阳气,而阳气则为我们立根之本。而秋季早睡,就能够积聚我们身体内阳气这样我们才能够有精气神。而早起的话可以使肺气得到舒展,防止收敛太多。




您的健康      我的心愿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