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走团”在很多城市都有。
长长的队伍排列整齐有序,“带头大哥”背个扩音器,遇到不让路的行人,使劲吹口哨告诉你:小子,要么走开!要么我们从你身上踏过去!
说实话,从来没见过敢和“暴走团”对抗的。无论背后有再多的不满。
“暴走”是为了锻炼,是为了健康,从出发点看,这值得称赞。然而,一旦“暴走”发展成一种仪式,则成了其成员生活甚至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成为和吃喝睡一样的生活必需品。
不必讳言,“暴走团”在很多地方是招人烦的,尤其在开放性的公共场所。因为他们把自由活动的广场、人车有序的公路变成了他们自己独占的地盘。
因此,“暴走”成为了一个双关语:一方面参与者们活动之剧堪称“暴烈”;另一方面,他们对于广场上渴望清净休闲的人们来说,成为一种“暴力美学”的象征。
“暴走”源于“健步走”,实际上健步走才是极佳的有氧运动方式。一旦气定神闲的健步走变成剧烈的“暴走”,不仅不利于健身,反而是自取其害。
本文不是批评“暴走团”的参与者,而是想提醒一下,从锻炼身体角度看,“暴走”未必对大家真有好处。
暴走可以锻炼身体吗?
这里有个不太极端但真实的例子。
武汉杜大妈为了保持健康,买来运动手环,每天至少走一万步。不仅早上买菜专挑离家较远的市场,饭后更是大步流星。坚持了两个月,杜大妈血脂和体重虽控制住了,可左脚关节却疼得让她下不了床。医生诊断结果是运动过量导致脚腕关节严重受损。
论语说:“物极必反”。同样的道理,我们应该更新运动理念,变“暴走”为“健走”,遵循三不原则,即“不盲目、不攀比 、不追崇”,才是健康王道。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主任兼关节外科主任查振刚指出,像靠墙蹲、打太极、登山、爬楼梯等均对膝关节不利!
比如很多康复医师建议锻炼膝关节可以做靠墙静蹲的动作,但查振刚却指出,靠墙蹲,膝关节可能屈曲90度或者120度,膝关节需要承受来自身体的重量,很有可能会因为骨关节借力代偿,反而会造成膝关节二次伤害。
同样,打太极拳时的很多姿势是半蹲位,这个姿势对髌骨和关节软骨的磨损比站立位要大得多,要尽量避免。
如何才能增强膝关节的能力?查振刚现身说法,自己每天坐在椅子上,用力蹬腿,每天2~3组,每组20个,这个动作可以锻炼关节周围的肌肉,对于维持关节稳定大有帮助。
查振刚解释说,适量有规律的运动,比如健步走对关节的磨 损和损伤几乎为零,因为这种运动使得软骨细胞不断得到压应力刺激,挤压关节液,关节软骨才得到营养。
相反过度的、过量的、不正确的运动方式,除了影响局部软组织 ,还会加重软骨磨损,而这种微磨损一方面刺激滑膜分泌关节液,表现为急性滑膜炎(膝关节的红、肿、热、痛);另一方面,微磨损在关节液中改变局部微环境,不利于软骨的修复,甚至导致了骨关节炎的发生。
如果现在不注意,也许三五年后膝关节会受损严重,无法行走,甚至需要关节置换,你就不得不为膝关节买单了!
就算关节好,不怕膝盖受伤,那也得考虑下你的心脑血管情况。
这里还有个更极端但同样真实的例子。
2014年6月,徐州云龙湖音乐厅附近的广场上如往常一样,聚集了很多前来运动休闲的居民。
然而,一支暴走团队经过云龙湖音乐厅音乐桥南侧时,意外突然出现:一名身穿牛仔裤的50多岁中年男子突然倒地,不省人事。事发时,许多市民目睹了这一状况,更有多位好心人紧急出手施救。遗憾的是,该中年男子在被送到医院时,已无任何生命体征。
经医院检查发现,是因剧烈运动诱发了心肌梗塞,后经抢救无效身亡。
事发后,徐州当地媒体在广场上举行了一个公益性的体质监测行动,对参加暴走的人的体制进行监测。现场不少老人反映,“每次运动快结束时都会出现头晕、憋喘的症状。”
徐州市矿务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刘海艳说,这种症状有可能是心肌缺血的症状,平时不活动的时候没有什么感觉,在这种心肌耗氧量增加的时候,冠状动脉可能已经出现狭窄了,储备能力下降,在需要的时候冠状动脉不能满足这种耗氧量会出现心肌缺血的症状,出现闷的感觉。运动过度之后血压心率会上升的,身体承受不了了。
医生建议,如果有肺脏基础疾病的,比如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气道高反应等疾病,还有得过气胸的人群,最好不要暴走。
相比之下,选择平稳而从容的健步走是更恰当的锻炼方式,健步走是极佳的有氧运动方式,不过,如果从小没有坚持锻炼,半路上才热爱上运动的人群 ,建议一天走5000~6000步就足够了。同时,建议做到不扰民。
无论是哪种锻炼方式,适度是最重要的,因此,在运动前先对自己的身体做个评估,在选择运动方式和力度吧。
来源:据《羊城晚报》、健康时报网、淮海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