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耳的解剖及生理功能】
外耳:耳廓+外耳道+鼓膜;收集声音,辨别方向。
中耳:鼓室+咽鼓管+乳突小房;扩音器,对外耳收集的声音进行扩大
内耳:由弯曲复杂的骨性和膜性管道构成,称骨迷路和膜迷路,将中耳传来的声音转变成一种电能,再通过神经传导至大脑,大脑再对其进行分析和综合,使我们能够听懂语言。
鼓室:是中耳腔,内有三块小听骨以关节形式组成的听骨链,听骨链(锤骨)外则与鼓膜紧连,声波从鼓膜通过听骨连传到前
庭窗时,声压被提高17倍。
咽鼓管:是一条连接鼓室与鼻咽部的管子,成人长约3.5cm,近鼓室段为骨部,经常是开放的,近鼻咽部是软骨部,平时是关闭的。当吞咽、咀嚼、打哈欠或摄鼻时才开放。
咽鼓管的生理功能:
1、维持中耳与外界大气压的气压平衡,以便鼓膜正常振动。
2、将中耳内的液体随时排至鼻咽部。
【病因】
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咽鼓管阻塞或功能不良,不能维持中耳与外界大气压平衡,致使中耳鼓室空气被逐渐吸收且得不到相应补充而出现负压,进而导致中耳内粘膜血管扩张→通透性↑→渗出↑→渗出液在中耳内积聚→分泌性中耳炎。如细菌侵袭咽鼓管则会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反复发作则会造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临床上治疗中耳炎的常用滴耳剂】
1、2%酚甘油:具有杀菌、止痛和消肿的作用。适用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未穿孔时。用法:滴耳,3/日,每次3~4滴。
2、3%H2O2:具有清洁、消毒和除臭作用,适用于耳流脓的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滴药前,用于清洁外耳道。用法:滴耳,每次5~10滴,数分钟后用棉签拭净外耳道内的分泌物。
3、0.25%氯霉素:抗菌,用法:3/日,每次3~4滴。
4、氧氟沙星滴耳液:广谱抗菌,3/日,每次3~4滴。
5、泰利必妥滴耳液:作用、用法同氧氟沙星。
【关联用药】
1、原则:无论急性或慢性中耳炎,都应给予适当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头孢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化脓性患者可联合使用外用滴耳剂,利用内外结合以增加治疗效果。
2、告知病人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日常可服用21金维他,或增加免疫力的其它药品或保健品。在感冒易发季节及时防治感冒。
3、注意擤鼻涕方法,防止鼻涕进入咽鼓管。
来自零售药店培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