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
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
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
经
典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伤寒论》
【译文】本方证由外感风寒湿邪,兼内有蕴热所致。治疗以发汗祛湿 兼清里热为主。风寒湿邪侵犯肌表,郁遏卫阳,闭塞腠理,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故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里有蕴热,故口苦微渴;苔白或微黄,脉浮是表证兼里热之佐证。治当发散风寒湿邪为主,兼清里热为辅。方中羌活辛苦性温,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痹痛,为治太阳风寒湿邪在表之要药,故为君药。防风辛甘性温,为风药中之润剂,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苍术辛苦而温,功可发汗祛湿,为祛太阴寒湿的主要药物。两药相合,协助羌活祛风散寒,除湿止痛,是为臣药。细辛、白芷、川芎祛风散寒,宣痹止痛,其中细辛善治少阴头痛、白芷擅解阳明头痛、川芎长于止少阳厥阴头痛,此三味与羌活、苍术合用,为本方"分经论治"的基本结构。生地、黄芩清泄里热,并防诸辛温燥烈之品伤津,以上五药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九味配伍,既能统治风寒湿邪,又能兼顾协调表里,共成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之剂。
中 药
羌活、防风、细辛、苍术、白芷、
川芎、黄芩、生地、甘草
◎按住图片左右滑动◎
◎按住图片左右滑动◎
◆羌活◆
【药性及归经】辛、苦、温。归膀胱、肝、肾经。
【功能】散风寒湿、止痛。
【用量用法】常用量3~9g。治感冒,用量宜轻,3~6g便可;治风湿,用量稍重,可用至9g。但羌活、独活同用时,两者的剂量都不宜过多,以免引起恶心等不适感。
◆防风◆
【药性及归经】辛甘温。归经:入膀胱、肺、肝、脾经。
【功能】发表散风,胜湿解痉。
【用量用法】3~9g。
◆细辛◆
【药性及归经】辛温。归经:入肺、肾经。
【功能】散风祛寒,通窍止痛,下气祛痰。
【用量用法】1~3g细辛的性味辛烈,一般多用1.5~3g;平日气血两虚的人,有时只用1g即能收效,多则1.5g便可,不宜多用。
【使用注意】本品忌藜芦同服。
◆苍术◆
【药性及归经】辛苦温,入脾、胃经。
【功能】燥湿健脾,去风湿。
【用量用法】3~9g。
【使用注意】苍术性较辛燥,故阴虚血燥、有咯血鼻衄者不宜用。
附:苍术与厚朴均能化湿。治胃肠满闷和吐泻时,两者常配合同用,但祛风燥湿以苍术作用较强;温中除满则苍术不及厚朴。
◆白芷◆
【药性及归经】辛温,入肺、胃经。
【功能】发表散风。消肿止痛。
【用量用法】3~9g。
◆川芎◆
【药性及归经】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
【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安抚神经,正头风头痛,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用量用法】 3~9克。
◆黄芩◆
【药性及归经】苦寒。入肺、脾、胆、大小肠径。
【功能】清热燥湿,止血安胎。
【用量用法】6~15g。二岁以下小儿可用1.5g至4.5g。
【使用注意】1、一般用嫩黄芩较多。嫩黄芩与枯芩(片芩)功效大同小异。一般治热痢,清内热多用嫩黄芩;泻肺热,清肌表之热可用枯芩。2、小儿平日脾胃较弱者,服苦寒之黄芩要防其对胃肠刺激过甚,可酌量配党参同服。
◆生地◆
【药性及归经】甘、苦、寒。入心、肝、肾三经。
【功能】滋阴、凉血。
【用量用法】9~30g
【使用注意】1、生地性凉,用于清热凉血;熟地性温,用于补血滋阴;故虚寒者用熟地不用生地,有熟者用生地不用熟地。当清热而又要照顾体虚时,可生、熟地并用,方如百合固金汤(治肺痨咳血)、当归六黄汤 (滋阴清热、固表止汗,治阴虚发热盗汗,唇燥心烦)。2、生地多服会影响消化功能,为防其腻滞,可酌加枳壳或砂仁。对少数有胃肠道反应(如腹痛、腹泻、恶心)的患者,要用间歇用药法,以减少副反应。3、气血虚弱的孕妇,或胃肠虚弱、大便稀烂者,不要用生地。
◆甘草◆
【药性及归经】甘、平。入十二经。
【使用注意】下列情况不宜用甘草:1、湿盛者(腹满、呕吐、肿胀等);2、在渗利、去湿、攻下的治疗中,如要药物迅速发生效力,不宜用甘草配伍。
每周分享一小篇
不见不散
本文意在分享中医文化知识,如有不当使用请及时联系删除。
E-mail:776592069@qq.com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