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惊蛰 | 春雷响 万物长

点击上方"南部县中医院"订阅本微信号。

【惊  蛰】

吴藕汀

杏花村酒寄千程

佳果满前莫问名

惊蛰未闻雷出地

丰收有望看春耕

jīng zhé

惊蛰

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每年3月5日或6日

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

天气回暖,春雷始鸣

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进入仲春,桃花红、梨花白,黄莺呜叫、燕飞来的时节。

名字由来


“惊蛰”在历史上也曾被称为“启蛰”。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同时,孟春正月的惊蛰与仲春二月节的“雨水”的顺序也被置换。同样的,“谷雨”与“清明”的顺次也被置换。


汉初以前

立春—启蛰—雨水—春分—谷雨—清明


汉景帝代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进入唐代以后,“启”字的避讳已无必要,“启蛰”的名称又重新被使用。但由于也有不用惯的原因,大衍历再次使用了“惊蛰”一词,并沿用至今。日本与中国一样,在历代的具注历中使用“惊蛰”。此后,日本也采用了大衍历与宣明历。“启蛰”的名称在日本的使用始于贞享改历的时候。

节气养生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

其意是,春季万物复苏,应该早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这概括了惊蛰养生在起居方面的基点要点。

早睡早起,避免 “春困”

惊蛰后天气逐渐转暖,但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有时还会出现“倒春寒“现象。因此,惊蛰时人们还不可急于换上春装,更应时刻关注天气预报,注意根据天气冷暖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人们时常会感到困倦无力、昏昏欲睡,“春困”现象。为了避免此情况的发生,惊蜇时人们应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早睡早起、慢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

缓慢运动,不宜过激

惊蛰过后,身体各脏器的功能都还未恢复到最佳状态,特别是关节和肌肉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舒展,因此此时不宜进行激烈的运动,应选择走路、慢跑、太极拳等比较和缓的运动方式。

有一点需要注意,在运动前应先热身,毕竟人体才从冬季的寒冷中舒缓过来,活力还相对不足,因此需要循序渐进,一般达到微汗就可以。高强度的运动只会让身体产生损耗,反而对健康是一种阻碍。

另外,春季散步亦可以消除疲劳、益于健康。散步时可配合擦双手、揉摩胸腹、捶打腰背、拍打全身等动作,有利于人体疏通气血,生发阳气。

清淡为主,护肝健脾

惊蛰之后,天气明显变暖,饮食应清温平淡,并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

惊蛰节气养生的重点在于护肝健脾,清淡的饮食有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能起到护肝健脾的作用。


民间习俗

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

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蒙鼓皮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打小人”驱赶霉运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诗词欣赏


《春晴泛舟》

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惊蛰》

左河水

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紫红。

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农耕。


《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惊蛰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要投稿,到这里
微信号:jiang142137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