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深论道 | 谁来推动中国新药研发?

导语微信号 ☞ cnhealthcare

尽管新药研发在中国前景宽广,但如何打破新药研发在中国的僵局?如何能让医药研发对资本充满吸引力?值得关注。


“资本的支撑,是促进医药创新的重要因素。”前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在接受腾讯财经独家专访时说,如果不对接资本市场,创新将会漫长而艰难。

然而现实是,在中国,资本对介入新药研发的兴趣在国内并不像想象得那么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桑国卫在参加第六届中国医疗投资峰会(China Healthcare Investment Conference, CHIC)时说,除了政府性资金的支持外,中国新药研发缺乏从天使到并购的全产业链投资。

“我们密切关注在中国的创新,但我们并不认为现在是投资的好时机。”维梧投资创始人孔繁建说,投的太早,就意味着风险会很大。这家专注于医疗投资的VC(Venture Capital,风险投资)基金,还是认为创新性的投资机会集中在美国市场。

尽管新药研发在中国有非常宽广的市场前景,这从全球各大药企都陆续建立在华研发中心,即可见一斑。如何打破新药研发在中国的僵局?如何能让医药研发对资本充满吸引力?这其中政策和政府又能起什么作用?针对这些问题,朱宏任接受了腾讯财经的独家专访。

他认为,这过程中政府要有所作为,“既要让市场有效配置资源,又要保证大众的用药需求和用药安全”。因为资本现在的观望并非出于不理性,而是市场规则仍有待完善。2015年2月,卸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之前,朱宏任一直关注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

创新:必由之路?

腾讯财经:有人提到,医药产业的冬天才刚刚开始。你认同这种判断么?

朱宏任:不同的提法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产业现状,也勾勒出了产业全貌。目前一部分企业遇到了挑战,背后是中国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如果仍然走仿制药、数量扩张的模式,会碰到更多的问题。

市场需求和创新是支撑这个行业发展的两大因素。我们有足够大的需求市场,之前也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创新是未来的必然之路。中国医药产业发展到今天,原来基于劳动力、原料的比较优势会逐渐消失,只有从仿制到仿创结合再到局部突破,才是健康的发展过程。

腾讯财经:有一种不同的观点:中国与西方的技术差距是在拉大而不是在缩小。其中部分原因是中国大企业的不作为。您怎么看?

朱宏任:这不能一概而论。在某些领域,由于新技术和产业模式的出现,中国与国际一流水平之间的差距确实有拉大的现象。但不能否认在更多的领域,我们在努力追赶世界水平。

国内的大药企在研发上的投入不小,以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占比看,医药行业比其他行业高出不少,尽管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其中有客观原因,即中国的大药企也是由中小企业快速成长起来的,它们并没有经历国际同行的相应发展阶段,因此需要有适应和重新定位的过程。

腾讯财经:中国的很多领域,此前走的都是市场换技术的道路。现在很多国际大药企都在中国设立了研发中心,这个领域是否也采取市场换技术的策略?

朱宏任:越来越多跨国公司将研发基地放到中国,这是市场规律使然。一方面是中国庞大的需求市场,随着中国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更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需求在呈几何级数爆发。对企业而言,越贴近市场就越有机会,药品研发尤其如此,同一种药在不同人种的药效并不相同。

而低成本、高素质的研发人员,也是中国的一个特色和优势。对国际药企来华设立研发中心,中国政府是积极鼓励的,也希望过程中的技术外溢能受惠于中国药企。但中国企业实力的增强,市场换技术这条路会走不通。核心技术、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需要有巨大的投入,需要有很多独创性的劳动。

跨国药企的进入,更多的是起鲶鱼的作用:搅动水、让鱼活动起来。通过让竞争就发生在家门口,带来中国企业的创新热情,同时也可以就近学习新做法,形成新模式、新产业。

资本:市场是吸引力

腾讯财经:不能否认的是,现在中国的创新能力确实落后于国际一流水平。如何吸引资本?

朱宏任:中国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预计还会超越美国跃升全球第一。有需求,是资本活跃的基础条件。两会期间,关于罕见病、孤儿药的讨论比较多,如果说国外有以百计、千计的患者,则国内的患者基数更大,一定数量的患者是研究新药、施治的基础。

中国创新能力的缺乏,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技术进步需要循序渐进,制度性限制因素需要逐步打破,比如新药评审时间太慢等等。但怎么与资本市场对接,可能还需要寻找新模式、新方式,不能简单用政府、科学家的眼光来看这件事情。

腾讯财经:现状是,私人资本对新药研发没有足够的兴趣。这怎么办?

朱宏任:从根本上来说,这事关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谈和资本结合的问题,从根本性上说,是要让各方都相信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不同类型的资本,有不同的诉求:也既有快速增长的需要,也有长期增值的需求。如何让有快速增长的企业,能获得前者的支持?

国内缺乏退出渠道,而且可用的金融工具也不多。在国外,新药研发从一期、二期、三期的临床试验都有相应的资金介入,但国内目前只集中在新药上市的临门一脚。究其原因,还是市场退出机制不够完善。

只有退出渠道通畅了,才能不断吸引有创新性的企业加入其中。这是新三板现在被寄予厚望的重要原因,希望它能在鼓励创新性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方面,打通一条新的路。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比较和选择的平台,到时候投资人会发现医药医疗的价值。

腾讯财经:国家层面上,现在有哪些指向创新的引导性政策?

朱宏任:在资金层面,国家确立了科技重大专项,对确定的重点领域,2006年到2020年间每个都将投资数百亿元,这其中就包括医药领域。

3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又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施制造业升级。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是目前选定的10大领域之一。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培养有实力的企业上,也有不少举动。比如证监会减少了一系列兼并重组的前置性审批;银行也在提供并购贷款、大项目提供利息优惠等;另外国家还在积极探索设置与兼并收购相关的税收政策。

另外在一些重点产业园区,各地也有一些相应的鼓励创新的措施。

政府:起什么作用?

腾讯财经:限制医药创新的因素中,很多都指向了现行的制度。政策、制度未来会有什么走向?

朱宏任:推进医改、提高公众对医疗服务的满足度,这是本届政府的目标。比较完整的表述,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中的表述,核心是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产业转型升级中,政府并不是无所作为的,目标在于建立好的市场环境、打破制度藩篱、激发市场和企业活力和潜力。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的成立,也是推动医改的重要举措。仅就药品审批流程而言,CFDA也在努力尝试,建立一个与国际更为接轨的审评、审批制度,近期会有一些大的动作出台。

但必须认识到,医改是个进程。美国是最好的案例,奥巴马上任伊始,就将医疗保健计划作为其施政纲领,但迄今进程缓慢。政策设计的初衷从保障人的医疗健康需要,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实和初衷会有偏离。而建立新的标准和认识,很难套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或复制别的国家的制度,而是需要反腐实验、探索、试错。

腾讯财经:这是否意味着,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会完全让位于市场?

朱宏任:由于医药医疗是一个特殊行业,其产品和服务的对象是人,因此对其的监管和保障尤其重要。基于医药医疗的特殊性,政府在其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政府需要设立明晰的市场规则,保证以健康为目标的,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另一方面弱势群体的需求,如何保障,也需要政府的存在。比如一些低价药品,市场上现在见不到了,这就需要政府从制度设计上就有关注,能采取一些必要的应急措施。但真正解决这个问题不能靠政府输血式的支持,而要求解于价格放开,能使市场和需求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腾讯财经:对于跨国药企,最近针对它们有反腐行为。这对推动医改、促进创新又有什么帮助?

朱宏任:这是市场经济在中国逐渐完善的体现。这对跨国企业在中国经营的考验,尽管有些企业符合了那个阶段的规定,但它们必须认识到,中国政府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只有公开、透明、健康的运作,才能得到发展。

中国政府最近处理的一些反垄断案件,也涉及企业助长腐败的案例,其中有为了在形式上符合规则,结果手段和合规、健康竞争相违背的。此前由于规则的缺乏,监管环节的缺失,不合法、不合规的做法成了潜规则,这在医药行业尤为突出。

我们秉承合规原则,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公平竞争,是为了市场规则的逐步完善。惟其如此,才能更有利于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发展。而反腐是合规的一个必然过程,这个过程也会是逐步完善的,习惯建立之后,强制性、强迫性的措施才会减少。

来源:腾讯财经 作者:杨杨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