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经典诵读】|| 《黄帝内经》之行针第三十九


《黄帝内经》之

行针第三十九


大家好

又到了经典诵读的时间啦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

《黄帝内经》之行针第三十九



原  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九针于夫子,而行之于百姓,百姓之血气,各不同形,或神动而气先针行;或气与针相逢;或针已出,气独行;或数刺乃知;或发针而气逆;或数刺病益剧。凡此六者,各不同形,愿闻其方。
岐伯曰:重阳之人,其神易动,其气易往也。

黄帝曰:何谓重阳之人?

岐伯曰:重阳之人,熇熇高高,言语善疾,举足善高,心肺之脏气有余,阳气滑盛而扬,故神动而气先行。
黄帝曰:重阳之人而神不先行者,何也?

岐伯曰:此人颇有阴者也。

黄帝曰:何以知其颇有阴者也。

岐伯曰:多阳者,多喜;多阴者,多怒,数怒者,易解,故曰颇有阴。其阴阳之离合难,故其神不能先行也。
黄帝曰:其气与针相逢,奈何?

岐伯曰:阴阳和调,而血气淖泽滑利,故针入而气出,疾而相逢也。




译  文


黄帝向岐伯问道:我从你这里熟悉了九针,而施行于百姓,百姓的气血,各不相同。有的神气激昂,气行在针前;有的针和气同时相逢;有的在针拔出之后,气才独自行至;有的经过数次针刺后,才觉有气来;有的在针刺后,产生晕针等不良反应;有的针刺数次后,病情反而加重。以上这六种情况,在针刺时表现各不相同,我想听听其中的道理。
        岐伯说:阳气重的人,神易激动,气也就容易引发。

黄帝说:怎样才能判断人是否阳气重?

岐伯说:阳气重的人,火一样炽热,说话利索,趾高气昂,心肺的脏气有余,阳气滑盛激扬,所以神骚动而气先行。
       黄帝说:有的阳重的人,神气却并不见先行,这是为什么?

岐伯说:这人很有些阴气罢了!

黄帝说:怎么知道这人很有些阴气呢?

岐伯说:多阳的人多乐观,多阴的人多恼怒,常发怒而又消解得快,所以说他很有“阴”的色彩,要他阴阳离合难,所以神气不能先行。
        黄帝说:那些气与针相逢的,又怎么样?

岐伯说:阴阳和调,则气血润泽滑利,所以针入而气出,迅速地相逢。


本 章 要 点


1、提出针刺后可出现六种不同反应的问题,进行探讨。
2、阐明针刺后出现六种不同反应的原因,是在于各人体质的不同和气血的盛衰。
3、最后指出针刺气逆(如晕针)与愈刺而病愈甚者与体质无关,完全是由于医疗作风的草率或技术上的错误造成的。



既然我们说到了行针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针灸



什 么 是 针 灸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针 灸 分 类

1、毫针刺法

拔罐法应用各种方法排除罐筒内空气以形成负压,使其吸附体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又称吸筒疗法、拔筒法。古代有以兽角制成的,称角法。通过吸拔,可引致局部组织充血或郁血,促使经络通畅、气血旺盛,具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散寒、除湿、散结拔毒、退热等作用。


2、艾灸

艾灸疗法有艾条灸、艾炷灸和温针灸等。艾条灸分温和灸、雀啄灸和熨热灸三种。艾炷灸分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温针灸又称针上加灸或针柄灸,即针刺得气后在针柄上套艾条,点燃,使其通过针体传入穴位内。



针 灸 治 疗 作 用

1、疏通经络

疏通经络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科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2、调和阴阳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的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


3、扶正祛邪

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好了

今天的经典诵读就到这里了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黄帝内经》的内容

请继续关注我们

我们下周五再见



图文排版:孙伊云

校对审核:金祝平  周新婷

来源:中药学院团委新媒体中心


中药学院

微信ID:zjpczyxy

1.点击历史信息,查看更多内容

2.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微信

长按二维码关注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