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更年期驾到莫恐慌,专家教你如何平稳度过更年期!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山西省中医院」

妇科   申宝林




更年期如何平稳度过


更年期驾到莫恐慌,专家教你如何平稳度过更年期!一生当中必须经历的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长达十年之久,但是我们不需要有太多的顾虑。

更年期阶段女性会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出现一系列的症状。这里所说的平稳度过,不是说没有症状,而是我们出现的症状不影响正常的生活与工作。《素问·上古天真论》上说: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概括地指出了这一时期的情况和机理。西医认为此时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分泌量减少,机体从内分泌旺盛过渡到减退的状态,由此而产生的自主性神经紊乱等一系列的症状。




一.病因与更年期综合征:

《哈荔田妇科医案医话选》:“女子到绝经年龄,由于肾气衰,天癸竭,全身机能相对减弱,只是本病发生的一个内在条件,而发病与否也还与某些人的特异体质、精神状态、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关。因此,本病的发生主要由于患者禀赋不充,或久病失养,兼之七情所伤,饮食失节,劳倦失度,或外邪侵扰等因素,从而导致脏腑功能失和,进一步损伤冲任二脉的结果。”总之,更年期综合征的出现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对外环境要“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对内环境要“恬淡虚无,精神内守”。既要注意避免外邪的侵袭,又要懂得调摄精神,避免情志过激和精气妄耗,才能保持真气充盛。



二.更年期综合征的常见症状: 



1.烘热汗出;

2.月经紊乱;

3.烦躁易怒或情绪低落;

4.睡眠差、记忆力下降;

5.泌尿生殖道症状等。

以上症状大部分出现在月经紊乱后,轻则单独出现,重时可以同时出现,时间长短不定,短则一二年,长则六七年。症状时轻时重。

尤其是过大的压力可以使更年期症状提早出现。 




三.我们如何预防更年期症状提早出现呢?

更年期症状大都是间断发作的。大部分更年期症状会在压力过大、情绪不佳时出现。所以大家要学会自身调理,在可能的情况下适当放慢生活节奏。 

《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 。即许多疾病的发生,是由于情志过激、寒热偏盛、过度疲劳等因素导致机体气机失调而产生的;换言之,各种致病因素只有在造成气机失调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疾病。 张景岳说:“气之为用,无所不至,一有不调,则无所不病”,“气之在人,和则为正气,不和则为邪气,凡表里虚实,逆顺缓急,无不因气而致,故百病皆生于气也。”在面对生活上或工作中,出现的难题,要学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因此我们做到精神开朗、思想乐观、心情舒畅。这样我们就可能预防更年期症状的提早出现。



四.更年期了我们何时需要看医生?


当我们通过自身调整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更年期症状依然困扰着我们的生活与工作时,建议及时去医院就医。



五.面对更年期患者医生会怎么办?

1.中药辨证施治

2.激素替代治疗或对症治疗

3.精神安慰与心理治疗

心理因素在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病、治疗和预后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六.面对更年期症状我们自己该怎么办?

坦然面对!丰子恺《豁然开朗》:“既然无处可躲,不如傻乐。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念过往,不惧将来。如此,安好”。 

1.我们要热爱自己的工作,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适度社交,保持心理平衡。

2.注意饮食,合理增强营养。

要注意饮食的搭配,不要太偏食。《素问·藏气法时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人到中年,牛奶、豆浆、紫薯、西红柿、木耳等白黄紫红黑的我们都可以吃,可以适当补钙,吃芝麻酱、虾皮等等,但我们要把体重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可以比标准体重略高一点点。

3.保证充足睡眠。

白天再忙,到晚上我们都要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把自己的欲望值降低一点,不要去与别人攀比,做到自己的最好就可以了。要做我们情绪的主人。所谓“无事人睡得安然觉”。

我们还要学习养生:“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只要我们保持形神和谐协调,更年期就会平稳度过。




七.面对更年期患者家人该怎么办?


1.理解万岁!用心陪伴。

2.与爱人建立一种共同的兴趣爱好。

3.生活中减少她的负担。



八.结论

每一位女性都会步入更年期。既然我们无法选择,那就坦然面对吧!《圣经. 箴言》曰“喜乐的心,乃是良药”。只要我们拥有良好的心态、健康的体魄并合理规划自己的工作与生活,我们就可以平安度过更年期



· END ·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用

请分享、转发给你的朋友看

亦可给我们留言
谢谢

山西省中医院

微信公众号ID:sxszyy666


长按|识别|二维码

▍图片:网络,如侵删,微信:gjx515702136

▍版权:山西省中医院,转载需授权

更多精彩,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