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暑,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
小暑的标志:出梅、入伏。“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小暑前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
唐代大诗人元稹 《小暑六月节》有云: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
小暑三候 ▎自然界忙碌的小生命
一候温风至 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
二候蟋蟀居宇 小暑节气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墙角下以避暑热。
三候鹰始鸷 即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小暑习俗
小暑节气期间正好赶上入伏,从小暑至立秋这段时间,称为“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的时候。是万物一年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时候,人体的代谢能力达到顶峰,药物的利用率也随之增高,故中医有三伏贴敷的调养法。
旧时有小暑“食新”迎丰收的习俗,小暑过后,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做好饭后,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还可以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再搭配新上市的蔬菜。
民谚有云:“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红绿”指衣服。六月六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为一年中阳光辐射最强的日子,家家户户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小暑养生
“热在三伏”,此时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
天气热的时候要喝粥,用荷叶、 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的防暑,但是不要食用过量。
盛夏酷暑,很多人认为赤膊凉爽,其实并不尽然。当外界温度超过37℃时,皮肤不但散热减弱,反而会从外界吸收热量。所以,盛夏时节应穿些棉质衣物,既隔热,又可阻挡紫外线照射。
图文部分来源:中国网 人民网
相关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