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今日处暑 | 处暑防“燥”要略


编辑:乔乔           

    今年的8月23日是节气处暑,表明暑天将近结束。《月令十二集解》中则曰:“(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过后,天气转凉,但是此时炎热并未完全消退,其特点是中午热,早晚凉,昼夜形成较大的温差。在由热转凉交替时期的处暑,对人体来说,容易造成秋乏和秋燥,故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如何掌握处暑这个节气进行养生保健。


秋燥症”


      一般来说,人体感觉最舒适的空气相对湿度是40%~60%,过高过低都会感觉不舒服。由于秋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小,其相对湿度下降,特别是空气的相对湿度低于30%以下时,人们就会感觉到皮肤干涩粗糙,鼻腔干燥疼痛或口燥咽干,大便干结等,需要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发展为疾病(即“秋燥症”)。


秋燥是重点


      处暑是暑气结束的时节,意味着暑气消退,秋天来临。处暑养生,防秋燥是重点。中医认为,秋主燥,燥热耗气伤阴。气虚导致四肢无力、神疲懒言;阴虚则可见咽干、口干、鼻子干。另外,处暑前后,中午气温仍然很高,暑湿较重,脾被湿困住,也容易感到疲乏。


防燥养生4大要略

01

作息时间的调整


      处暑前后,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夏天昼长夜短,很多人习惯晚睡晚起。处暑后天气变凉,应该改变这个习惯,做到早睡早起。早睡可以避免秋天肃杀之气,早起有助于肺气的舒展。


      对于老年人来说,除了做到早睡早起,还应争取每天多睡1个小时,每天午睡半个小时至1个小时。因为老年人的气血阴阳俱亏,容易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化解困顿情绪。


      古代医学家在睡眠养生法中强调了睡子午觉的重要性(即每天于子时、午时入睡),认为子午之时,阴阳交接,盛极而衰,体内气血阴阳失衡,必欲静卧,以候气复。现代研究发现,凌晨0 点~4 点,体内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点;中午12 点~1 点,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间。


       因此,处暑过后应适当减少晚间娱乐活动,爱好打麻将等娱乐活动的人要做到适可而止,坚持午睡、早睡早起,这样可消除疲劳,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02

燥则润之


      处暑过后天气转凉,饮食要随季节而变化,以适应秋季养生之需。祖国传统医学认为,秋季应多吃味甘性平以及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以增强脾胃功能。秋季容易口唇干燥,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食品为主,可选用芝麻、蜂蜜、银耳、乳制品、百合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秋季空气湿度小,风力大,人体汗液蒸发较快,皮肤易干燥,汗液中还会丢失部分维生素B1、B2 和C 等水溶性维生素。因此,处暑过后还应重视机体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必要时每天服1~2片复合维生素B和50毫克维生素C。

03

补而不腻


      有人认为在这个季节里饮食应清淡,无疑,清淡的原则是对的,可有人误认为清淡就是清补,即只要多吃蔬菜和瓜果就行了,他们追求饮食的绝对清、素,这可就发生了偏差。其实,清补的重点还是强调补养,只不过饮食在补养的同时应兼具清热除燥的功用,以对抗“秋燥”。如果饮食过于清素、清淡,会影响人的食欲,尤其是老年妇女,由于舌面上的味蕾减少,嗅觉细胞更新缓慢,加之“秋燥”引起机体的一系列改变,会使他们的食欲更加减退。再说,一味进食蔬菜,人体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就会不足,势必会削弱机体的抵抗力,也就很难达到补养的目的。


      此时进补应选用“补而不腻”的平补之品,以调节夏季脏腑功能的失调。食补材料可选择山药、莲子、百合、白扁豆等。山药的特点是补而不滞,不热不燥,不论男女老幼、有病无病、体健体弱,都适合食用;莲子既能祛余暑,又能滋补强身;白扁豆也最宜初秋食用,用白扁豆煮粥或煎汤服用,可消余暑、化暑湿、健脾胃、增食欲;百合有补肺、润肺、清心安神、消除疲劳和润燥止咳的作用。可将抽出莲心后的莲子放清水煮烂,再与粳米同煮食用,具有健脾止泻、益肾固涩、养心安神之功,适用于脾虚食少、腹虚带下、遗精尿频、心烦失眠、健忘多梦等症;或用鲜百合、杏仁与粳米同煮粥,加白糖适量温服,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用于病后虚热、干咳劳嗽等症。

04

静心调平和


      秋季因为干燥的缘故,会直接影响到人的情绪、心境、行为等。因为气候干燥,人的饮食量和睡眠均会受影响,再加上“燥”火“燥”气,很容易使人的大脑神经活动受到影响,引起情绪烦躁、思维凌乱、爱发脾气、注意力分散、健忘等;还有人表现出心情抑郁、心境低落、做什么事都没兴趣,觉得日子过得没劲,对工作、同事、亲人缺乏感情和热情;少数人还出现老年偏执性障碍一样的症状,如反复地洗澡、洗脸、洗手,要求别人也与自己一样,容不得别人反对,否则就会大发脾气,不吃饭,不睡觉等。


      有专家认为,这种由秋燥引起的情感和行为异常,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最容易发生。所以,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心理调节。古人曰:“调息静心,尤如兆雪在心”,切不可“以燥为燥”,一味地抱怨天气。


      有关专家经研究发现,人在不同的情绪下会有不同的“气水”,即心平气和、心旷神怡时,人呼出的气变水后,是澄清透明无杂质的;在悲痛抑郁时有白色沉淀;在生气动怒时则有紫色沉淀。因此,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待事物宽宏大量,始终保持情志愉悦、心气和畅。“心静自然安”。


秋燥养生三方


01

梨粥


      梨子2~3个,洗净后去核切碎加大米100克,加水煮粥。梨,味甘酸性凉,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功效,大米健脾益气,两者同煮为粥,具有益气健脾、滋阴润燥的作用,可作为预防秋燥的保健食品。


02

百合银耳粥


      鲜百合50克,银耳10克,大米100克。将百合洗净切碎,银耳用温水发开后,洗净切碎,与大米同煮为粥。百合,味甘,性微寒,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银耳,味甘、淡,性平,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功效;大米益气健脾,三者同煮为粥,具有养阴润燥、补肺养心、健脾生津的作用,适于在处暑食用。

03

银百秋梨羹


      银耳10克,百合10克,秋梨1只,冰糖适量。将秋梨洗净去核切小块,加入水发银耳及百合、冰糖,放入碗中在火上蒸1小时后,食梨喝汤,有滋阴润燥、止咳化痰的功效,适合于秋燥咳嗽、干咳少痰者。


      介绍了那么多处暑的养生知识,小编还是提醒一下各位读者,处暑早晚天气凉爽,可外出跑步、打拳、做操、爬山。平时多伸懒腰也有解秋乏的效果。下午工作学习时间长了,伸个懒腰,马上就会觉得神清气爽、舒服自在。即使在不累的时候,有意识地伸几个懒腰,也会觉得轻松。由于伸懒腰能适当增加对心、肺的挤压,促进心脏泵血,增加全身的供氧。大脑血流充足了,人自然感到清醒、舒适。


感谢阅读与分享


编自:《节气养生之处暑》、《处暑防秋乏》、《处暑过后秋来到,养生保健首防燥》、《处暑多伸懒腰解秋乏》

他们在阅读:


蒙医vs中医,同药不同用


得了空调病?厨房里就有中药


南北不仅有“甜咸”之争,更有体质差异


【声 明】

图文版权归属原始权利人,本平台非商业用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本文由中药新药微信平台编校发布,请尊重他人劳动,公众号转载请标明“转自中药新药(zyxylc)”!谢绝删除出处直接复制!

欢迎原创投稿!投稿Email:lx@zyxy.com.cn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洽谈授权或及时删除!

中药新药 专业期刊的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