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中药调剂以及抗菌药物的调配和滴速



中药调配是中药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根据医师处方或患者要求,将中药饮片或中成药调配给患者使用的过程。中医处方通过辨证论治、组方遣药而发挥疗效,只有调配符合医师处方意图和调配准确无误,才能使中医的理、法、方、药取得一致。可以说,中药调配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药物的临床疗效与安全,中药调配是中医临床药学的基础。

中药调剂人员不仅仅是“抓药的”



中药调剂主要是指饮片的调剂,用于制备中药汤剂,一般可分为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及给药5个环节。“外行人会说,中药调剂人员不就是抓药的吗?”北京药学会常务理事兼中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翟胜利指出,调剂人员不仅要了解所调剂药品的品种和数量,还要能够辨识药品的真伪、清洁卫生和炮制是否得当等中药质量问题,以及医师处方和患者使用方法是否正确等中药合理使用问题。


在中药饮片的使用上,翟胜利认为中药调剂人员要擅长运用眼观、鼻闻、口尝、手摸等传统鉴别方法确定中药饮片的真伪优劣。如“四大怀药”中的怀地黄鲜品断面中央应有导管呈放射状排列,俗称菊花心;薄荷以叶密,手搓后清凉香气浓郁的江苏产苏薄荷为佳;北京地区用的桑叶应为经霜后采收,增加了寒凉之性的霜桑叶,其鉴别方法为手握应有扎手的革质样感觉。


调剂中各种器具的使用十分重要。例如,有些药物含油脂类或挥发性成分,抑或属贵重细料类药物,预先加工会造成有效成分损失,还易出现虫蛀、发霉、泛油、变质情况,故需用铜缸进行临时捣碎。


此外,不同的中药饮片要采取不同的捣碎方式,捣至不同的性状,以适度为宜。例如,砂仁要捣出白芯、冒出香气,杏仁或桃仁要捣成泥状,半夏应轻砸成瓣状,黄连要砸劈,大枣砸瘪即可。为达到这样的要求,中药调剂人员既要具有熟练的中药业务知识,又需具备中医理论基础知识。


中药调剂人才出现了断档



中药调剂包括处方审核、剂量调配、处方应付、调配复核、发药交待、药物煎煮、配送等环节,是中药应用于临床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若中药调剂人员不能鉴定药品的优劣,不懂饮片治疗的好坏,不了解剧毒药的限量和各种常用药的剂量,不能按照中药炮制原理和中医中药的理论来正确表现医生的用药意图,就难以用科学的方法准确地调剂中药处方,只能“照方抓药”。


国医大师金世元指出:“在传统中医药体系中,中药调剂是药材从药房交付到‘消费者’手中的最后一道‘闸门’,但现在的调剂师大部分只经过短期培训便领证上岗,实践经验较少,这也是近年来中药临床安全性问题时有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药调剂与配送要智能化发展

抗生素


我国临床药学服务参差不齐,很多医院的临床药师习惯于以药品供应和被动服务为中心的工作模式,尤其是中药师大都只在药房单纯抓药,并未向病人提供其他的药学服务。此外,由于中药房每天汤剂数目大,中药调剂人员调配处方、煎药花费大量时间,调剂效率低下,无暇进行药学关怀,发药交待不明确或并无发药交代,病人取药还需排队等候,没有一套完整的中药配送系统,“煎药难”“等药难”问题突出,诸多因素阻碍了中药药学服务的开展。


“中药调剂是传统、古老的学科,而信息是现代的,我们一定要把现代技术引入到传统学科,帮助传统的学科做大做强。”据翟华强介绍,目前国内一些医院已经实现中药汤剂配送,虽不甚成熟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患者的时间,优化了患者用药流程。他认为,实行饮片智能调剂配送是大势所趋,可真正解决患者“煎药难”“等药难”问题。随着互联网等现代技术与中医药产业的结合,未来应该能够对饮片贮存、炮制、调剂的全过程进行检测,真正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从而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抗菌素的调配语速度

要保证抗菌药物安全合理的使用,减少和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我们医务工作者必须关注抗菌药物的调配和滴速。


抗菌药物如调配不当,有可能会使溶液形成沉淀造成药效降低,此外大量不溶性微粒输入人体时,可导致热原样反应(表现为体温升高、寒战、心跳加快、呼吸加促等)、局部组织损伤或坏死、凝血反应甚至死亡。如:

1、复方氯化钠(林格)液中加入头孢曲松钠会使溶液形成不溶性沉淀,使用到人体可能造成死亡的严重后果;


2、0.9%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氟罗沙星会使溶液沉淀、浑浊; 


3、5%葡萄糖液中加入氨苄西林会使溶液沉淀变色;


4、5%葡萄糖液中加入红霉素会使药效下降。


药物滴速过快会加重心脏负担,滴速过快影响了疗效易造成不良反应甚至是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如:

1、氟喹诺酮类或亚胺培南滴速过快可能会造成脑内药物浓度过高,导致一些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2、氟喹诺酮类滴速过快可能会造成呕心呕吐;


3、万古霉素短时间滴速过快会出现红人综合征、低血压等副作用,万古霉素静滴速度过快严重的引起心脏骤停、呼吸衰竭死亡(有相关报道);


4、氨基糖苷类和万古霉素等药物,静脉输注过快,使单位时间内经肾脏排泄的药物浓度过高,可致药物性肾损害和耳毒性。


总结: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配液和控制好液体滴速


1、配液


大多数抗菌药物应使用生理盐水做为配液,生理盐水PH为4.5-7.0中性偏酸,大多数抗菌药物使用生理盐水配液后稳定,但这几种抗菌药物不能用生理盐水配液:阿洛西林钠、氟罗沙星、培氟沙星、多黏菌素B、两性霉素B脂质体、两性霉素B。


2、滴速


根据说明书、相关文献以及PK/PD原则抗菌药物滴速应偏慢,使抗菌药物在体内时间延长更好的达到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以下是一些常见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或滴速:





END-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