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7日电 心理精神卫生与健康是关系群众幸福感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倦怠感”“职业病”等让不少现代人患上了“精神感冒”。国家卫生计生委7日公布数据显示,我国抑郁障碍患病率达3.59%,抑郁障碍、焦虑障碍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抑郁症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显示,抑郁症是全球健康不良和残疾的主要原因,目前有3亿多人罹患抑郁症。从2005年至2015年,总患病人数增长了18%以上。近年来,我国正加快精神障碍疾病负担及卫生服务利用相关研究。
数据显示,我国心境障碍患病率为4.06%,其中抑郁障碍为3.59%。国家卫计委疾控局副局长王斌说,经济高速发展,公众心理压力普遍增加导致患病风险增加。同时,居民健康意识和就医意愿正在逐步提高。
国家卫计委表示,我国精神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工作内容逐步拓展。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精神卫生服务机构2936家,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27733人。
《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指出,建立健全各部门各行业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加强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注重提高抑郁、焦虑、老年痴呆、孤独症等心理行为问题和常见精神障碍的筛查识别、处置能力。
“纵横推进”、强健机制,分级诊疗是长期管理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利器。北京安定医院院长王刚表示,我国精神科专科医院应加强内涵建设,突出专业特色服务,做好专科医联体建设,提高综合医院的诊疗能力,“全病程的管理体系需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定位”。
让“精神感冒”远离需社会关爱随行。“当面对抑郁症患者时,要倾听,不要批评;在他们心情不好时,邀他们喝喝茶、散散步,不要忽视他们;陪他们看医生,而不是默默担心。”世卫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呼吁。
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保持心理健康不仅要“祛病”还需从“固本”努力。王斌表示,下一步我国将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健全服务网络,“加大临床心理专业人才培养,尤其是提升全科医生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服务能力,考虑组建跨专业、跨部门的心理健康服务专家组,让强基层补齐服务能力‘短板'。”
来源于中国健康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