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民俗】小暑的由来和习俗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1个节气,小暑、大暑分别是农历六月的节气和中气。按公历,小暑落在每年7月的7~8日左右。这时太阳到达黄经105°。小暑,意思就是“小热”,指天气开始炎热了,但还没有到最热的时候。

民间有“大暑小暑,上蒸下煮”之说,节至小暑,也就进入了我们常说的“三伏天”。

所谓“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伏天应该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伏”,是指藏阴气于炽热之中的意思。三伏的具体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配合决定的。


小暑相关习俗

小暑是进入伏天的开始,气候炎热起来。有民谚称“小暑大暑,有米也懒煮”,意指天气太热了,人变得散漫,连三餐都懒得准备。于是,人们通过适当的食疗来改善对热天的不适感。



食疗:吃面吃肉消暑排毒


旧时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就是吃清凉消暑的食品。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种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说唱“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

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东晋史家孙盛撰《魏氏春秋》说:“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南朝梁宗懔写的《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

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



晒伏:衣服书画“日光浴”

小暑时节,民间还有晒书画、衣服的习俗。

民谚有云:“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红绿”就是指五颜六色的各样衣服。因为这一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为一年中气温最高,日照时间最长,阳光辐射最强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选择这一天“晒伏”,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