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今日处暑,秋老虎要来了!


2017年8月23日

农历七月初二  星期三

处暑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此后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的“处”是指“终止”,处暑的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所以有俗语说:争秋夺暑,是指立秋和处暑之间的时间,虽然秋季在意义上已经来临,但夏天的暑气仍然未减。


处暑三候

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一候,鹰乃祭鸟


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并且先陈列如祭而后食。


二候,天地始肃


是指接着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充满了肃杀之气。古时有“秋决”的说法,即是为了顺应天地的肃杀之气而行刑。《吕氏春秋》上说:“天地始肃不可以赢。”即是告诫人们秋天是不骄盈要收敛的季节。


三候,禾乃登


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意思就是开始秋收。

处暑天气特点

气温下降


8月底到9月初的处暑节气,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


秋高气爽


处暑后即将开始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区,还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降水过程。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说。


秋老虎


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对于刚刚走出三伏,并且遭遇严重伏旱的地区,如果继续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往往容易形成夏秋连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


雷暴活动


进入9月,我国大部开始进入少雨期,而华西地区秋雨偏多。因秋雨早的年份8月下旬就可以出现。“华西秋雨”的主要特点是雨日多,而另一个特点是以绵绵细雨为主,所以雨日虽多,但雨量却不很大,一般要比夏季少,强度也弱。



入秋养生

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起居作息也要相应地调整,要注意早卧早起,早睡可以避免秋天肃杀之气,早起有助于肺气的舒展,还要适时添减衣服。

起居
早睡早起,春捂秋冻


起居应当早睡早起,保养秋收之气。早卧就是大概晚上9、10点就可以入睡了,以顺应阴精之收藏,以养“收”气;


早起就是大概早上6、7点起床,以顺应阳气舒展,使肺气得舒。


俗语“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秋冻”就是说秋季气温稍凉爽,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让身体适应逐渐降低的温度,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


饮食
 滋阴润肺,少辛增酸


处暑节气饮食宜增咸减辛,以养脾胃。多食咸味食物,如荸荠、沙葛、粉葛等,少食辛味食物,如姜、葱、蒜、韭菜、茴香等。


多食新鲜果蔬以防秋燥,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如梨、柑橘、石榴、荸荠尽可享用,他们都有润肺生津之效,若想美容可将这些水果捣烂或榨汁后敷在脸上效果会更加直接。


多食银耳、百合、莲子、杏仁、蜂蜜、小米、黑芝麻、淮山、黑米、豆类及奶类等清润食品,《本草纲目》记载蜂蜜:“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止痛也”。因此处暑食用蜂蜜具有养阴润燥,润肺补虚的养生功效。


运动
 祛除湿热,收敛气机


秋季体内的阴阳、气血亦应随之产生“收”的改变,故运动量不可过大,避免造成大汗淋漓而不利于秋季气机的收敛。


处暑可适当选择慢跑、爬山、散步、太极拳等运动,可以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排泄多余的水分,达到清热除湿的目的。

养生禁忌
忌吃萝卜和西瓜

处暑饮食应以温补、壮阳、滋阴的食物为主。西瓜性凉不易多吃,同时萝卜主下气,此时人的中气不足,吃萝卜易伤中气。

作息忌晚睡贪凉

天气变得凉爽很多人还遵循着夏天晚睡纳凉的作息,但进入秋季后天气开始转凉夜寝时不能贪凉,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注意胃部保暖,以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

室内忌闭门干燥

应尽量多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

 
忌过早过晚和对抗性运动

秋季天气转凉,早晚温差大,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不适合过早过晚运动。秋季主收敛,不适合做激烈的对抗性的运动,运动时情绪要慢慢收敛,赢了不躁进亢奋,输了也要不畏缩郁结。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