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人:沈青(化名)
年龄:57岁
就诊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主治医生:王珂,中西医结合科
整理:吴茜茜
“心态好、饮食健康、适量运动”,这是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李萍萍主任经常对癌症患者的三点劝诫,从患癌到治癌抗癌这十年,我想我做到了,而且做的不错。很多人都很诧异我对抗癌的积极与热情,实话讲,从患癌那天起,我就没想过我会因为癌症死!
领导说,谁得癌都不可能是你
我是一名做餐饮的高级技师,我工作的饭店经常能上电视节目。虽说不得不和油烟打交道,但是我坚持每天中午都去饭店附近的公园跑步锻炼,6年从不间断。
我很清楚地记得,2007年7月份我一次便血,8、9月份发现后腰坠胀,然后摸到会阴穴有个硬疙瘩,感觉不妙。和领导说别排我加班了,我可能身体有点状况。当时我领导说,“老沈啊,你在我们这年纪最大,但也是身体最棒的,谁得癌都不可能是你!”我请完假去医院做肠镜。医生看完后先叫了家属,我看老伴出来后脸色变了,眼泪都快下来了。我直接找到医生,说您就和我直说吧,我对自己身体有预感,有思想准备,您说清楚了我能有个底,反倒是我老伴,可能没什么心理准备。医生看我这么坚强,就和我直说,是直肠癌。就这样,我开始在北肿开始为期10年的抗癌之路。
10年抗癌,42次化疗打不垮
我现在精神状态好,但我的病情其实没那么乐观。
2007年我先做了直肠癌手术,2年8个月后,癌转移到了左右肺,2010年到2013年期间,我的肺部做了4次手术。2014年复查的时候,癌又转移到胸膜,2017年8月复查发现转移到肾上腺跟左右肺。前后我经过42个正规的静脉化疗疗程,中间有几次差点坚持不下去,是护士她们给我鼓励,让我能够坚持下来。
不像有些人刚开始患癌时身体就有疼痛,我在早期并没有任何疼痛感,这反而让我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等到癌症发现的时候已经是中晚期了。大概在2015年的时候,我的胸膜处开始丝丝拉拉、隐隐约约地疼,后来连带着7、8根肋骨都疼。那会儿我白天还在工作,工作的时候注意力转移了,还能坚持下去。到了晚上,胸膜疼痛影响到了睡眠,经常半夜疼醒,疼得睡不着,一坐坐半宿。整整疼了一年。
当时不知道疼痛可以治疗。后来来看薛冬医生门诊,他给我开了药,2个月症状就减轻了。根据我的情况,薛医生建议我到癌痛治疗示范病房住院。进来后疼痛评分是6分,属于中度疼痛,我的主治医生王珂大夫给我采用二阶止疼手段,在8个月的时间里做到了完全缓解,这让我非常惊喜。
模范病人,正能量带给其他癌友
医院的大夫和护士们都夸我是模范病人。饮食方面,我自己就是厨师,我很明白自己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此外,我还是依然保持每天运动的习惯。说到心态,真的是说的容易做起来难,我就医这么多年,也看过很多癌友因病情抑郁,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站出来,和他们分享交流,连医生护士们都说我是“模范病人”!
去年我住的是6人间的病房,病房里有个天津71岁的老大爷,胃癌,但是家里人都瞒着他,他自己对病情也不是很清楚;还有一个是哈尔滨的小领导,也50多岁,癌症。我进去之后发现大家都很阴郁,也不愿意多说话。我就用我的亲身经历活跃了病房气氛,鼓励大家多交流,积极抗癌!结果每天晚上6点半,大家都搬着凳子过来说,“老沈,今天也继续讲讲你的故事吧!“
有一次,一对从唐山来的30多岁的小夫妻拦住了我,妻子早期肺癌,情绪非常低落,想和我聊一聊。我和他们聊了近一个小时,其实没说几句,这个姑娘就开始痛哭。我劝她把内心的压抑、不满和恐惧都发泄出来,实在不行去公园都喊出来。能说出来,就是勇敢面对的第一步。
如今我癌症又转移复发,虽然又将入院化疗,我也不害怕!
记者手记
声音洪亮,思路清晰,时不时大笑,根本不像一个癌症患者,这是我对沈青的第一印象。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中,他一直分享自己10年来治疗癌症的情况与体会,可以说,这是近来采访对象中直面癌症最积极的一个人。
其实,他还有很多故事,都没有能在文中呈现,如在患癌期间,他因为避开一个在穿行走道的姑娘,骑着摩托车狠狠摔到了地上。但他没有选择拉着那位姑娘去医院,而是自己单手默默缓行骑回家。在老伴的惊呼下去医院,诊断发现左边锁骨、左手等身体左边部位多处骨折。
就这样承受苦难,却有着消化苦难、转化苦难为希望的能力。他让我感到非常正能量,不仅带给自己治疗的希望,也温暖其他人。这是北京秋日中的一抹暖意。
转载说明:文章转自《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