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好,百病少;好脾胃,食疗养。自然的产物是最适合脾胃的“补品”,草木虫鱼,瓜果菜蔬,无分贵贱,皆可成为有益于脾胃的“本草”。善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材料,活学活用,当自己的“调养师”。
医学指导: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补土学术流派学术带头人 卢传坚 教授
葛根,又名“粉葛”,岭南地区常将葛根作为日常食用的蔬菜之一,将它摆在餐桌上。葛根味甘凉可口,常作为煮汤的用料,南朝著名医家陶弘景曾有记载:“葛根,人皆蒸食之,当取入土深大者,被面日干之。南康、庐陵间最胜,多肉而少筋,甘美,但为药用之,不及此间尔。”葛根的传说较多,其中一则是相传葛洪在江苏句容修道时,发现山里长着一种青藤根,可以药食两用,适逢有一年瘟疫流行,葛洪告之当地百姓此植物的作用,救了不少人的生命,后人把此植物称之为“葛”。
葛根可以通行足阳明胃经,是阳明经的引经药,据《神农本草经》载:“味甘,平。主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本经逢原》:“葛根轻浮,生用则升阳生津,熟用则鼓舞胃气,故治胃虚作渴,七味白术散用之。又清暑益气汤兼黄柏用者,以暑伤阳明,额颅必胀,非此不能开发也。”
葛根主要产地是两广地区、湖南、浙江、河南等地,一般是春种冬收,多在山坡、路边草丛等阴湿之地生长。葛根同时具备了升阳、解肌、生津的效果,此药最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
葛根之所以能够“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关键在于其“起阴气”的作用,起字代表葛根具有搬运的作用,犹如抽水机,把地下水往上抽,灌溉干枯炽热的土地,而人体中胃属于阳土,容易化热伤津,胃热则易出现呕吐、身热等不适,津伤则易产生消渴,津伤则血少,气血而经脉失润故成痹证(肢体关节疼痛)。但是地下水并非无穷无尽,所以下焦阴虚者避免使用葛根。
葛根的外形与人体的肌肉形状相似,肉中有丝,如人体肌肉的肌纤维一样,中医有一种认识药物的的方法,叫取类比象法,这种办法其实就是把两种表面不相关的事物,通过捕捉其中的共性,而找到两者之间的关联。葛根因为外形类似肌肉,葛根的肉质与肌肉的肌纤维外形相似,临床用它,就能缓解肌肉酸痛不适的情况,因此本草古籍中认为葛根具有“解肌”的作用。
葛根用量不同,其作用也不同,据《药品化义》记载,“若多用二、三钱,能理肌肉之邪,开发腠理而出汗,属足阳明胃经药”,“若少用五、六分,治胃虚热渴,酒毒呕吐,胃中郁火,牙疼口臭。或佐健脾药,有醒脾之力。”
葛根用于食疗中,一般有三种做法,一种是蒸食,一种是作为汤料,还有一种是作为甜品材料使用。在岭南地区,葛根多在夏天使用,譬如葛根马蹄甘蔗水、粉葛煲鲫鱼、葛根煲筒骨等,食材搭配均利用其“起阴气”的特性,先为人体补充足够的“地下水”,以便供葛根“搬运”之用。若为脾胃虚弱、肝肾不足之人,则不宜过量食用。
材料:鲜葛根50g,猪筒骨500g,姜片5片,蜜枣3-5个,盐适量。
做法:葛根去皮,洗干净,切块备用。筒骨洗干净后用热水烫去血污,然后再过清水,洗干净。把葛根、筒骨、蜜枣、姜放入锅中,加水没过材料,大火煮开水后转小火慢炖2小时,最后加盐调味。具有生津养阴的功效。
专家介绍
卢 传 坚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弟子,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国家级人才培养对象,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补土学术流派学术带头人,银屑病临床与基础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现任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免疫学分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免疫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委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分会银屑病学组副组长,广东省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组织生物样本库分会中医药学组组长等职务。
主持并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多项;主编出版专著20部(英文专著6部);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SCI收录6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和软件著作权共9项,国家中药新药临床批件1项,中药新药研发成功转让2项,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共12项。曾荣获“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师"、“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南粤巾帼创新十杰”、“广东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等称号。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补土流派
图片源自网络
编辑:查冠琳 责编: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