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秋季养生防病,记住这15句话就够了!送给所有朋友

提示点击上方"邳州市中医院"关注我!

秋季是寒暑交替的季节,气温反复无常,体弱人群一时难以适应,疾病丛生。如果这段时间旧疾复发,或者增添新病,接下来的冬天就不好过了。



怎么做才能避免这些问题呢?其实,民间的 15 句俗语、谚语中就包含了入秋所有的养生、防病要诀。今天,就请各位专家给咱们大家详细解读~


秋天宜收不宜散


湖北省中医药大学教授姚世明说:这句谚语正好应了中医的“秋收冬藏”,“收”的关键是收敛肺气,润肺养肺,要少辛多酸。


建议


多吃一些甘寒汁多味酸的果蔬,如梨、柚子、柑橘等水果及萝卜、冬瓜、山药、莲藕等蔬菜,常吃冰糖炖梨、百合炖梨、银耳莲子汤、冰糖燕窝、冬瓜炖鸭等食物,能有效缓解咽干、咳嗽、皮肤粗糙、大便干结等“秋燥”症状。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国医堂医师胡爱萍说:春夏两季,人体阳气以外发为主;秋冬时节,要注意阳气的收与藏。


建议


秋季运动要以静为主,可打打太极、跳跳舞、散散步等。


早睡早起很有必要,要延长睡眠时间,建议在都市生活的人应该由以前的晚11点之前睡觉提前到晚10点以前。


太子参(一般煲汤用,用量为 3 克/人)是非常好的养阴食物。



吃了十月茄,饿死郎中爷


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室教授张湖德说:茄子营养丰富,但“饿死郎中爷”太夸张。


中医认为,茄子有清热、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等功效,可防治大便干结、痔疮出血等。


经常吃点茄子能增强毛细血管的弹性并减少老年斑生成,还能防血压升高、调节胆固醇。



秋瓜坏肚


中国科学院教授杨力说:到了秋季,人的脾胃多处于虚弱状态,如果吃过多的瓜果会加重对脾胃的损害。


建议


入秋后食用瓜类应适度,尤其是脾胃虚弱的人,建议大家秋季可多吃应季水果,如梨、鲜枣和葡萄等。



秋不食姜


广州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陈群雄说:但是在临床中由于人的体质不同,是否能吃姜因人而异。


建议


阴虚、湿热体质的人应减少大量进食生姜等辛温发散之品;内热症的病人(如肝炎黄疸、肺热燥咳、口臭、痔疮出血)亦不宜大量食用生姜。


脾虚胃寒的人早上含片生姜,会觉得胸前暖暖的,很舒服,振奋脾胃之阳气以御寒保暖。


一般而言,睡前不建议吃大量的生姜,因为可能会刺激到肠胃,影响入睡从而不利于养人体之阴。



秋贴肉膘


军事医学科学院食品与营养系博士芮莉莉表示:“以肉贴膘”对于现代人来说不一定全适用。


建议


对于那些身体瘦弱、贫血、低血压、怕冷的人,推荐趁秋凉来临适当吃点牛羊肉。


至于已经有高血脂、脂肪肝的人和体重超标的人群,尽量以蔬菜、水果、粗粮等代替。



秋天补得好,一冬病不找


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高颖说:身体较胖、血脂高的人适当食用脂肪含量相对较少的鸭肉、鲫鱼、鲤鱼等;


身体虚弱、四肢无力的老人可每周食用一次乌鸡或土鸡炖汤,以补充体力;畏寒怕冷的老人可以适当食用羊肉。


新鲜水果和蔬菜要结合身体需要:如若存在视力问题,如老花眼、眼睛干涩等,多吃橙黄色的水果蔬菜,如胡萝卜、南瓜、芒果等;


若牙龈常出血,多食用猕猴桃、脆冬枣、大白菜等;


健康人群首选当地时令水果蔬菜,同时保证深色蔬菜占所有蔬菜的一半。



四季脾旺不受邪


张湖德说:夏季人们常进冷食,脾胃功能下降,因此,进补前要先调理脾胃,茯苓、芡实、山药、豆角、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


《神农本草经》更把茯苓列为上品,称其“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因此药膳粥是此时调节脾胃最好的饮食。立秋后早晨喝茯苓碗粥,既可泻秋凉,又能防秋燥



秋日登高望远


提倡秋季旅游,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登山望远。


张湖德说:老年人适合爬行一些山势平缓、海拔不高的小山,量力而行。有高血压、心脏病或骨关节炎、骨质严重疏松等基础病的老人,如果想登高,建议坐索道上山。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吉林省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蛟河中医院中医师赵治国说:只有气温在 15~25℃ 时才适合秋冻,建议有类风湿、关节炎及年老体虚的北方老人需要及时关注温度变化并添衣保暖。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李定文教授说:用生姜、艾叶、威灵仙、木瓜、杜仲、延胡索、牛膝、桑寄生、陈皮、川芎各 5 克,煮水泡脚,可温阳理气、祛风祛湿、活血化瘀。



秋风起兮百病生


张湖德说:秋天百病易生正是源于秋风起矣。因此,尤其是深秋接近立冬时,起风时及时躲避,出门前做好保暖,晚秋出门最好戴条围巾。



燥邪伤人,耗人津液


燥邪伤津,会出现皮肤干燥、口干鼻燥、两目干涩等症状。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中医师成杰辉:多喝水是除“秋燥”解“秋乏”之良方。但只喝白开水让人索然无味,最佳方法是“朝盐水,晚蜜汤”。


早上喝点淡盐水(为防食盐过量,饮食中药扣除这部分盐),可以引火归元、降火利咽,晚上喝点蜜糖水,可以润燥养阴、滋养肺脏。这不仅补充水分,也是秋季养生、预防便秘、抗衰延年的饮食良方。



春困秋乏夏打盹


入秋后,炎夏造成的消耗一时未能完全补偿,不少人感到浑身疲软无力,疲惫倦怠,睡意连绵,这被称为“秋乏”。


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内四科主任何秋建议:调整生活起居;对于体质虚弱、年老多病者,一时“秋乏”不能解除,可适当服用补中益气丸、六君子丸、香砂养胃丸等中药,进行辅助治疗。


如果晚上能保证 7~8 小时的睡眠,白天还常打瞌睡,可能是某些疾病“作祟”,最好去医院排查脑血管病、心脏病、甲减等疾病



秋风秋雨愁煞人


老年人、常年在室内工作的人以及平素对寒冷比较敏感的人,比一般人更易感染“秋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理科医师倪开济建议:情绪不宜像夏天那样张扬,而应宁心安神,静心养气。多进行户外活动,或登高远足,或水中泛舟,或琴棋书画,或养花垂钓,或闻曲起舞。


15 句谚语、俗语,平时就是随便说说,没想到经过专家们一解释,还蕴含着这么多的防病养生的知识!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编辑:邳州市中医院宣传科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

邮箱:892891158@qq.com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