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跌倒既有内在的危险因素,也有外在的危险因素,老年人跌倒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内在危险因素
1.生理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老人的各种生理机能逐渐下降引发跌倒。
2. 病理因素: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影响视力的眼部疾病、痴呆(尤其是Alzheimer型)以及抑郁症等
3. 药物因素:很多药物可以影响人的神智、精神、视觉、步态、平衡等方面而引起跌倒。
4. 心理因素:沮丧、抑郁、焦虑、情绪不佳及其导致的与社会的隔离均增加跌倒的危险。
外在危险因素
1、环境因素 :昏暗的灯光,湿滑、不平坦的路面,在步行途中的障碍物,不合适的家具高度和摆放位置,楼梯台阶,卫生间没有扶拦、把手等都可能增加跌倒的危险,不合适的鞋子和行走辅助工具也与跌倒有关。
2、社会因素:老年人的教育和收入水平、卫生保健水平、享受社会服务和卫生服务的途径、室外环境的安全设计,以及老年人是否独居、与社会的交往和联系程度都会影响其跌倒的发生率。
根据流行病学危险因素资料、老年人生理特点以及环境特点,老年人跌倒的预防可将“5E”等策略措施通过个人、家庭和社区三个不同层面来实施:
个人预防
1、增强防跌倒意识,加强防跌倒知识和技能学习。
2、坚持参加规律的体育锻炼,以增强肌肉力量、柔韧性、协调性、平衡能力、步态 稳定性和灵活性,从而减少跌倒的发生.适合老年人的运动包括太极拳、散步等。
3、合理用药:
请医生检查自己服用的所有药物,按医嘱正确服药,不要随意乱用药, 更要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并且尽可能减少用药的剂量,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切注意用药后的反应,用药后动作宜缓慢,以预防跌倒的发生。
4、选择适当的辅助工具,使用合适长度、顶部面积较大的拐杖。将拐杖、助行器及 经常使用的物件等放在触手可及的位置。
5、熟悉生活环境:
道路、厕所、路灯以及紧急时哪里可以获得帮助等。
6、衣服要舒适,尽量穿合身宽松的衣服。鞋子要合适,鞋对于老年人而言,在保持 躯体的稳定性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老年人应该尽量避免穿高跟鞋、拖鞋、鞋底过于柔软以及穿着时易于滑倒的鞋。
7、调整生活方式:
避免走过陡的楼梯或台阶,上下楼梯、如厕时尽可能使用扶手;转身、转头时动作一定要慢;走路保持步态平稳,尽量慢走,避免携带沉重物品;避免去人多及湿滑的地方;使用交通工具时,应等车辆停稳后再上下;放慢起身、下床的速度,避免睡前饮水过多以致夜间多次起床;晚上床旁尽量放置小便器;避免在他人看不到的地方独自活动。
8、有视、听及其他感知障碍的老年人应佩戴视力补偿设施、助听器及其他补偿设施。
9、防治骨质疏松:
老年人要加强膳食营养,保持均衡的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绝经期老年女性必要时应进行激素替代治疗,增强骨骼强度,降低跌倒后的损伤严重程度。
10、将经常使用的东西放在不需要梯凳就能够很容易伸手拿到的位置。尽量不要在家 里登高取物;如果必须使用梯凳,可以使用有扶手的专门梯凳,千万不可将椅子作为梯凳使用。
家庭干预措施
1、居室环境:
老年人的家居环境应坚持无障碍观念;居室内地面设计应防滑,保持地面平整、干燥,过道应安装扶手;卫生间的地面应防滑,并且一定要保持干燥;由于许多老年人行动不便,起身、坐下、弯腰都比较困难,建议在卫生间内多安装扶手;老年人对于照明度的要求比年轻人要高2~3倍,因此应改善家中照明,使室内 光线充足。
2、个人生活:
为老人挑选适宜的衣物和合适的防滑鞋具; 如家中养宠物,将宠物系上铃铛,以防宠物在老年人不注意时绊倒摔跤;没有自理能力的老人,需要有专人照顾。
3、起居活动:
如厕时要有人看护。
4、一般预防:
帮助老年人选择必要的辅助工具。
5、心理干预:
从心理上多关心老年人,保持家庭和睦,给老年人创造和谐快乐的生活状态,避免使其有太大的情绪波动。帮助老年人消除如跌倒恐惧症等心理障碍。
社区干预措施
1、社区街道、居委会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定期在社区内开展有针对性的防跌倒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于老年人跌倒的预防意识,提高老年人对于跌倒危险因素的认识,了解跌倒的严重后果以及预防措施。尤其是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骨、关节、肌肉疾病以及听力、视力减退的老年人。
2、独居的老年人属于跌倒的高危人群,社区街道和居委会应定期访问独居的老年人。
3、社区街道和居委会应关注社区公共环境安全,督促物业管理部门或向当地政府申请及时消除可能导致老年人跌倒的环境危险因素。道路要平整,地面应铺设防滑砖,保持社区内地面的卫生;路灯要亮,路灯损坏应及时维修;尽可能在有台阶处安装扶手,保持楼道扶手干净;加强社区管理,清理楼道,禁止在楼道内随便堆放杂物及垃圾;雨、雪天注意及时清理路面;社区加强养犬户的登记及管理,方便老年人安全出行;设立预防跌倒警示牌。
来源:扬州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