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战神 苍生大医
——专访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陈骏主任
前言: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著有《大医精诚》,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勿避险希,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行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走进陈骏主任的办公室,我首先想到的是这句话。诸多的患者围绕在陈主任的身旁,他耐心的一一解答,如果说医生的心中藏着天使的翅膀,那么陈主任便是张开这爱的羽翼呵护每一位病人。很荣幸,在陈主任忙碌之后,对其做一个简单的采访。
走进小细胞肺癌
吕:陈主任您好!您从事肿瘤医疗工作多年,擅长各种实体瘤的治疗,如乳腺癌、肺癌等等,今天想请您介绍一下小细胞肺癌的相关知识和临床治疗情况,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治疗手段有哪些?它的的治疗疗效和预后主要与哪些因素相关?
陈:最新的癌症公报显示,中国每年新发的癌症患者380多万,其中肺癌的发病率最高,高达78万,在肺癌的治疗当中,最难的是小细胞肺癌。所以我研究最多的,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领域是小细胞肺癌。因为小细胞肺癌发现时大多是晚期,而且进展很快,80%的小细胞肺癌患者都要出现脑转移,所以对于小细胞肺癌的患者而言,若是早期,其生存期也就2年,若是晚期,其生存期半年左右,所以小细胞肺癌的及早发现,准确及时的治疗,规范的应用目前现有的治疗手段是特别重要的。我目前的一些科研方向也是小细胞肺癌领域,我想通过一些很好的科研方案的设计,能够及早的预防小细胞肺癌,也及早的发现小细胞肺癌,这样以预防为主,早发现早治疗,我目前治疗的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平均生存期能够达到3年,这远远高于美国的数据,所以不管什么病,其他的一些慢性病,包括肿瘤,采取一些合适合理的以及有效的预防手段,往往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而且我已发现了小细胞肺癌与一些基因的相关性,如果出现这些基因突变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小细胞肺癌,一些基因的改变有利于患者的治疗,还有一些不利基因的改变会导致患者的预后比较差。目前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还是以化疗为主,这在全世界都是公认的,因为80%的小细胞肺癌患者要出现脑转移,而化疗属于全身治疗。有这样一些患者,在基层医院被诊断得了小细胞肺癌之后便进行了手术,之后发现切口还没有愈合,肝脏就出现了转移,或者头部出现转移,或者骨骼出现转移,那么手术就显得没有必要了,为什么这么快转移呢,因为小细胞肺癌的倍增周期就40多天,而手术前后的时间也就一个多月,有可能手术之前没有转移,但是围手术期间就出现了转移,这就是小细胞肺癌的特点,所以说从事肺癌领域研究都有这种说法,肺癌是癌中之王,那么小细胞肺癌是王中之王,所谓王就是它太恶了,太可怕了,太难治了。另外一个治疗手段是放射治疗,但相对而言应用的也不是非常广泛,只有在化疗把肿瘤病灶控制的很好了,病灶很小很局限了,一个放射野可以把所有的病灶都包含的时候再考虑放疗,要不然也会出现手术同样的问题,因为放疗的周期是5-6周,这期间也是小细胞肺癌倍增一倍的时间。举个例子,一个患者的病灶左右肺都有,只有当一侧肺的病灶通过一定的治疗手段控制的很好了,只剩另一侧的病灶,而这个病灶用一个放射野能够包含进去,才推荐进行一个疗程的放疗,争取更好的治疗效果。如果两侧的病灶没有完全控制,左右病灶同时存在,即使缩小一点也不允许做放疗,因为如果这个时候做放疗,只能做一个部位,另外一个部位就会发展的快,这就是我说的倍增时间,这样的治疗就不是一个规范的治疗。另外我们进行一些肺癌的前期研究,发现了一些肺癌的易感基因,有这样基因的人群本身就容易患癌,再加上出生之后一些不良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都可能诱发癌基因,导致几次突变之后很快的癌变了,这个过程一般需要15-20年,但是在这15-20年之间对它进行很好的干预,很有可能不患癌或延迟患癌。一旦出现癌变的信号,我们可以在原位癌或早期时通过一些基因治疗进行逆转,包括一些化疗药物,或者提高免疫力,使正常细胞快速增值,癌细胞就受抑制了。所以肺癌是全程管理,从筛查、早期诊断,到中间的治疗、患者的随访,都要做到很规范的管理。除此之外还要做到个体化治疗,每个患者都有各自的特点,对每个患者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分期,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别,都有不同的办法。我们医院有一个肺癌数据库,有一万六千多例肺癌患者,其中两千多例是小细胞肺癌患者,据我们统计,在大连地区小细胞肺癌患者比例越来越多了,女性发病率也上升了,这就提示我们小细胞肺癌不再是原来传统的观念,毕竟在中国女性吸烟占少数,所以推断除了吸烟之外肯定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所以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给我们提供一个更好的预判。
科研硕果累累,造福人类
吕:您与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合作,进行乳腺癌流行病学研究,此课题还获得了澳大利亚国家医学卫生研究理事会重点项目支柱,可否请您介绍一下该项目?
陈:这个项目是澳大利亚国家医学卫生理事会重大研究项目,当时投入金额九十多万澳元,我作为中方的申请人也分配了一部分。这个项目主要集中在乳腺癌,2004年开始起步,2007年批准的,2012年完成的,从澳大利亚到中国筛查了六千多例乳腺癌患者进行流行病学研究。我们在六千多名患者里面选择了一部分进行了干预,用咱们国家的绿茶生产出的茶多酚进行干预,然后跟踪随访,之前已经验证茶多酚能够预防白血病,所以希望在乳腺癌方面也会有同样的效果。经过我们的研究,茶多酚确实能够预防乳腺癌的发生,在这里也建议广大的女性多喝绿茶。
吕:迄今为止,您做了很多科研项目,也发表了很多SCI文章,其中最让您有成就感的研究是哪一项?
陈:我觉得是小细胞肺癌这个领域的研究,虽然小细胞肺癌是个小众癌肿,在肺癌中占的比例仅有10%-15%,但是中国整体人口是非常庞大的,所以即便是小众癌肿,每年新发病例也会有8-12万人,这相当于一些小国家整个国家的人口数量,所以这8-12万人口的健康水平也是和国家的医学水平息息相关的。小细胞肺癌目前的治疗手段是有限的,它不像非小细胞肺癌有化疗、放疗、靶向治疗、手术治疗等诸多手段,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就是化疗,所以这个领域的研究更有意义,我在如何预防和治疗小细胞肺癌这个方向做了很多工作,我发现抽烟是影响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疗效非常大的影响因素,得病之后继续抽烟的患者疗效差,戒烟越早的患者疗效越好,吸烟会影响化疗药物的疗效。
吕:您1991年本科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博士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学专业,之后先后在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以及美国Mayo Clinic医院学习,您认为国内外的医学教育有什么不同?
陈:表面上看国外的研究更容易出成果发高分文章,这并不是因为国外的科研能力比国内强,而是他们能更好的进行协作,作为一个团队进行科研工作,很多研究是多个科室共同完成的。都说一根筷子断容易,十根筷子断的难,形成合力之后力量就会很强大。而且一个团队里的教授的任何观点大家都可以反驳,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角度和观点,通过不断反驳和推敲,才能把真理或者是客观的结论得出,我觉得这也是国内外的一些区别。
结语:
人们都说医生就是白衣天使,在无硝烟的战场上与病魔零距离战斗。平凡的岗位上用青春和汗水,换来无数病人的欢笑和感激,平凡孕育着伟大,奉献酝酿着崇高,你们的精神是星空中永远闪烁的恒星,你们的行动满载着迈向辉煌的明天,这世上最美的两个字:医生。
本期专家简介:
陈骏,男,肿瘤三科负责人
肿瘤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美国Mayo Clinic(梅奥医院)高级访问学者,
澳大利亚University ofWestern Australia(西澳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国际癌症支持治疗学会(MASCC)会员,
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会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分子肿瘤与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互联网与疾病预防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部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癌症姑息治疗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MDT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国际教育培训分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肺癌预防与控制分会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辽宁省分会肿瘤防治与控制学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第一届青员会委员,
辽宁省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辽宁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辽宁省免疫学会肿瘤学分会常委
辽宁省抗癌协会肿瘤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辽宁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肿瘤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分会理事,
辽宁省生命关怀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
辽宁省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编委,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编委,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Plos One、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and Clinical Oncology审稿专家。
主持或参与国际、国家、省市级课题多项,获辽宁省及大连市科技进步奖多项。发表SCI及国家级核心期刊文章60余篇,主编国家级教材及专著6部。毕业及在读硕士研究生3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