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猝死综合征(SDS)是一种普遍发生于肉鸡群,临床症状多表现为突然死亡、死前翻跳、死亡后两脚朝天等,且发病急,死亡快。其病理剖检变化多呈现肌肉苍白,肺弥漫性充血肿大,心脏、肝脏等器官肿大等。由于该病主要损害生长速度较快、体况良好的个体,往往会对肉鸡饲养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对肉鸡养殖业的危害日益严重。又因本病呈急性发作和突然死亡,治疗措施不可能令人满意。因此,本文旨在于对家禽猝死综合征的病因分析和讨论,能够获得较好预防性措施,以减少该病对肉鸡养殖业的影响。
1 发病特点
1.1 肉鸡猝死综合征无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1.2 呈现性别选择性。公鸡的发生率较高,约为母鸡3 倍。雄雏肉鸡发病率高,在 70%~80%,而雌雏肉鸡仅为20%~25% ,这可能与争胜好斗、个体大有关,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1.3 肉鸡在3周龄前后、肉种鸡在开产前后多发。多发于2~3周龄的肉雏鸡,尤其以 10 多天的肉雏鸡发病最多见,最早可见3日龄,最迟在35日龄左右,但超过3周龄的很少发病,肉雏鸡在1~2周龄时发病率成直线上升,3周龄时达到发病高峰,以后呈下降趋势;肉用种雏鸡在幼龄时发病率很低,但在开产后发病率高,即在20~28周龄多发。
1.4 健壮个体多发。
1.5 本病的发病率为0.5% ~4.0%,死亡率在1.0%~5.0%不等。
2 病因分析
关于肉鸡SDS的发病病因,一般认为环境、饲料营养、遗传及个体素质、酸碱平衡、所使用药物等是诱发肉鸡SDS的重要因素。
2.1 饲养密度过大,环境卫生差。
饲养密度是影响夏季和冬季猝死综合征发病的一个原因,养殖户为了利用空间,减少提高舍温的费用成本,采取集中加温,以至于2~3周龄的密度达到40 只/m2(平均)。导致相对拥挤、通风不良和舍内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严重超标,这些有害因素可诱发本病。
2.2 营养失衡
目前已发现在营养方面有以下情况对肉鸡SDS有重要影响。
2.2.1 饲喂高脂肪特别是高水平饱和脂肪酸饲料,肉鸡SDS的发生率明显较高。
2.2.2 饲料配比不科学,与日粮能量的高低、日粮中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氯化胆碱有关。养殖户 (场 )为了提高肉雏鸡的生长速度,在用配合饲料的基础上又加入高蛋白饲料原料,如鱼粉 、豆饼 、蚕蛹、苍蝇蛹等,使饲料中蛋白质含量高达25%左右,比正常需求高出5%左右,从而造成各项比例极不合理,能量和蛋白质的比例严重失调,不符合肉雏鸡快速生长的生理需求,特别是2~3周龄的肉雏鸡由于自由采食和食量不限,生长快、个体大的肉雏鸡问题最为突出,出现生长迅速与自身功能系统不完善的不协调性;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如果较少,肉鸡SDS死亡率较高,营养失衡的矛盾促使本病的发生。饲喂时应少喂勤添,多次给料。
2.2.3 饲料类型也与SDS有关。 实验表明,饲喂颗粒饲料鸡SDS死亡率较饲喂相同成分的全粉料的鸡群高 。
2.2.4 日粮的电解质平衡问题与猝死症有关。有实验数据表明,电解质 (Na +、K +、CL -) 平衡低于200mEq/kg,可增加肉鸡的总死亡率及SDS的发生率。另有实验指出,提高K+水平可降低SDS发生率。
2.3 光照时间过长
多数养殖户(场)采用24h全日制光照,光照强度过强,平均每平方米超过60W,强烈刺激肉雏鸡的神经系统,引起神经系统紊乱,破坏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使肉雏鸡处于长久性疲劳,这也是造成肉鸡猝死综合征的又一原因。
2.4 各种应激因素
饲养员突然变换工作进入鸡舍,特别是穿色彩鲜艳(尤其是红色 )的衣服,色彩刺激会使肉雏鸡惊叫、狂飞、肌肉痉挛、扑打翅膀、翻跟头而死。饲喂次数、异常惊吓(放鞭炮、放烟火、打枪炮、汽车、火车鸣笛、打雷、锣鼓声等 )使心跳加快、供血不足,心力衰竭死亡。突然转换环境、拥挤、高热也能使本病发生。
2.5 遗传及个体因素
生长速度较快的肉鸡品系,营养状况较好的肉鸡个体明显有较高的SDS发生率。另外,在SDS患病肉鸡中,公鸡所占的百分比明显高于母鸡。
2.6 药物因素
肉鸡喂离子载体类抗球虫药时,SDS发生率显著高于喂非离子载体类抗球虫药。此外,肉种鸡开产时患心肌病所使用的药物也可能是肉仔鸡SDS的一个诱发因素。
2.7 酸碱平衡
有报道指出,通过肉鸡静脉注射乳酸,几秒钟内所有肉鸡均出现特征性的翻跳猝死症状。
3 临床症状
肉鸡猝死综合征病程短,发病前无任何异状,多以生长快、发育良好、肌肉丰满的青年鸡突然死亡为特征;部分猝死鸡只发病前比正常鸡只表现安静,饲料采食量减少,个别鸡只常常在饲养员进舍喂料时,突然失控,翅膀急剧扇动或离地跳起15~20cm,从发病至死亡时间约 lmin 左右;死鸡一般为两脚朝天呈仰卧或腹卧姿式,颈部扭曲,肌肉痉挛,个别鸡只发病时发现有突然尖叫声。
4 病理变化
死后剖检无明显变化,外观体型较丰满,除鸡冠、肉垂略潮红外无其他异常。 主要是肌肉组织苍白,与缺硒的症状相似,心脏扩张,特别是右心房较明显,心脏积血,心包液增多,个别的心冠脂肪有少量出血点,嗉囊、肌胃、肠道内容物充盈,肺肿大呈暗红色,肝肿大呈紫色并伴有白色条纹,脾肿大,肛门外翻,其它脏器变化不明显。
5 诊断要点
该病诊断过程中,首先应与中毒、传染病相区别。猝死鸡皮肤多为白色,而中毒鸡多呈青色,猝死鸡死亡很快,短者数秒至几分钟,传染病鸡死亡时间一般为1~3d,病程最短也在数小时以上;猝死鸡粪便正常,而传染病鸡粪便多有异常,如法氏囊病排蛋清样粪便,鸡新城疫排绿色稀粪,白痢病鸡排石灰乳样粪便等。
6 综合防治
6.1 提供舒适生活环境,通风优良,又利于冬季保温
个别鸡只突然发病时,立即将其提到群外,尽量用力提紧,控制全身僵直,同时胸外按摩,一般能使鸡只恢复正常。
6.2 给予适度的光照
0~3周为12~16h,22~42日龄为18h,42日龄后每天光照20h,光照强度控制在0.5~2Lx,以免应激引起猝死。
6.3 营养全面合理搭配,科学配方
提供优质的饲料原料,限料饲喂。 一般从第2周龄开始,适当降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 (一般以 19%~20%为宜),脂肪含量不宜过高。 据报导,用植物油代替动物性脂肪可明显降低猝死症的发生。维生素含量应合理 ,维生素A、D、B 可降低本病的发生,饲料中添加植物油,也可降低本病发生。饲料中添加量为常量的1~2 倍,可明显减少死亡率。
6.4 适当提高肉鸡血液中的碱性,创造合适的酸碱环境。
饲料添加碳酸氢钠或氯化钾可降低肉鸡猝死综合征的死亡率。 在10~21 日龄的肉雏鸡饲料中可添加0.3%~0.4%的碳酸氢钠拌料10d,或加0.5%碳酸氢钠和0.3%氯化钾饮水。
6.5 合理利用饲料的形态,用半颗粒半粉状饲料较为合理
改颗粒料为相同成分的粉状饲料 ,降低前期饲料中的营养水平 , 以降低肉鸡前期的生长速度 。 另外 ,减少小麦成分 、用植物油代替动物脂肪 、 用鱼粉代替豆粕以及添加生物素 (不低于300ug/kg)、土霉素和 K+,均可降低该病发病率 。 同时,必须避免使用发霉饲料。
6.6 减少各种应激因素
谢绝参观 ,避免各种不利因素。
6.7 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肉鸡品系
有实验表明,将生长速度特别快的个体进行单独喂饲也是一种好的方法。
6.8 少用药
生长前期不用尼卡巴嗪,在保证机体健康的前提下,少用或不用离子载体类抗球虫药及球虫抑制和消毒剂等药物。
综上所述,肉鸡猝死综合征的致病因素十分复杂,种类较多,在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时应综合考虑。发生疾病时,有条件最好进行实验室检测和做药敏试验,才能有效控制疾病的暴发和流行。只有采取综合防制措施,长期坚持下去,才能降低疾病带来的损失,提高肉鸡养殖的经济效益。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阅读原文